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n 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经原发灶切除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信息,分析以上因素对术后复发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治疗、术前接受多学科讨论、BRAF基因野生型对比术前未接受治疗、未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及BRAF基因突变型对患者RFS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仅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01)、术前多学科讨论(P=0.004)是影响RFS的独立因素。结论:肠癌肝转移术前CE A水平和术前多学科讨论是术后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 ,5 -氟脲嘧啶仍然是起中心作用的药物。近来年 ,围绕 5 -氟脲嘧啶 (5 - Fu)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协同用药作了大量研究。笔者运用对 5 - Fu持续静脉滴注辅予醛氢叶酸 (CF)及顺铂 (DDF)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 43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3例为 1998~ 1999年收治的晚期胃肠道癌。胃癌 2 2例 ,男性 17例 ,女性 5例 ;大肠癌 2 1例 ,男性 13例 ,女性 8例。本组患者中位年龄 5 2岁 (2 3~ 70岁 ) ,有腹腔或腹盆腔转移 18例 ,淋巴结转移 18例 ,肝转移 16例 ,肺转移 7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多程治疗后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53例,每天给予阿帕替尼250,500,850 mg口服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者不能耐受.随访时间21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8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6.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为3.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疲乏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能够能耐受.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肝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泰素及草酸铂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组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予小剂量泰素 草酸铂化疗,泰素6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草酸铂100 mg,静脉滴注,每2周1次.12周为一完整疗程,完成6周以上化疗的患者予评估疗效及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中,无CR,PR 22例(68.8%),NC 2例(6.3%),PD 8例(25.0%).4例患者(12.5%)出现恶心,16例(50.0%)Ⅰ度白细胞下降,14例(43.8%)Ⅰ度肝功异常,2例(6.3%)Ⅱ度肝功异常.无其他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泰素加草酸铂是一种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方案,尤其适合于一般状况较差者及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患者口服安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对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影响,探讨口服安素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的疗效。方法通过监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及体力状态等的变化,观察口服安素肠内营养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口服安素肠内营养治疗,提高了患者血中前白蛋白、白蛋白、CRE水平,对维持血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稳定患者的体质指数、提高患者的体力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安素能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轻营养不良程度,提高体力状态评分、稳定体质指数,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特别是化疗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毒副反应,总结应用体会。方法应用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回顾性总结有疼痛评分记录及疗效、毒副反应记录的门诊或住院用药患者的临床用药体会。结果有118例本人经管的患者进入本文分析、总结。奥施康定使用剂量5mg q12h至200mg q12h,1例患者用80mgq8h方能持续有效止痛,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90.7%。应用奥施康定配合速效吗啡片达到良好滴定效果;毒副反应主要为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尿储留,有出现皮疹、瘙痒,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各两例;预防性用药及用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能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即使药物剂量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奥施康定是中重度癌痛患者良好选择,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细节,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草酸铂(Oxalipntin OXA)与氟尿嘧啶(5-FU)、甲豌四氢叶酸钙(CF)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争毒副反应.方法 草酸铂100mg/m2静滴3h,第一天;CF200mg/m2,静滴,第一~二天;5-FL12000mg/m2,静滴48h;14天为1周期.结果 全组CR4例,PRl5例,NCl8例,PD11例,RR39.6%.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OXA联合5-FU、CF方案疗效肯定,经济实用,且主要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的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DP)加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 FU)方案(mDCF)治疗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对入选的27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50mg/md1、DDP25mg/m2d2~d3、CF02g/md2~d3、5-FU2g/m持续静滴46小时(d2~d3)双周方案全身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27例胃癌患者平均化疗4.5个周期,CR1例,PR12例,总有效率(RR)为48.1%(95%CI:32% ~64%),对紫杉醇耐药者仍然33.3%(2/6)有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1.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达100.0%,且48.9%为3~4级(其中16.3%为4级),出现2例(7.4%)因骨髓抑制停止化疗;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腹泻、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9.2%、51.9%、48.1%、44.4%、25.9%、18.5%及11.1%,大部分为1~2级。没有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改良的多西紫杉醇联合DDP加CF和5-FU双周方案(mDCF)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仍然偏高,但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与紫杉醇无完全交叉耐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改良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生物化学疗法与单用化疗对晚期肝癌的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生物化学疗法(A组)或单用化疗(B组)。A组:5-FU 375mg/m2 iv第1-5天,HCPT 6mg/m2 iv第1-5天,每3周重复,共2周期。化疗间歇期输注总数2-3×109个的TAK细胞。B组:单用化疗,方案同上。结果 A组有效率23.5%,B组有效率12.5%,(P>0.05)。A、B组主要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58.8%和62.5%)、血小板减少(17.6%和12.5%)、血红蛋白减少(35.3%和31.3%)、恶心呕吐(70.6%和68.8%)、脱发(29.4%和25%)、肝功损害(52.9%和43.8%)、肾功损害(5.8%和12.5%)、发热(29.4%和0%)和骨/肌肉酸痛(35.3%和0%)。发热、骨肌肉酸痛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生物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肝癌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二线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全组23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化疗。具体方案为:CPT-11150mg/m2静滴,d1;卡培他滨850mg/m2口服BID,d1-10;以14d为1个周期。3个周期(6周)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8例,进展(PD)9例,总有效率为26%,疾病控制率6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3.8个月,中位生存期6.9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17%、9%和9%。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且可控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