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定位技术在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作用和经验。方法:22例脾亢患者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先用定位细针穿刺脾脏,然后参照细针位置,再以射频电极穿刺脾脏,确认射频电极位置正确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以了解血小板(PLT)的变化和脾脏的消融体积。结果:射频电极穿刺总成功率为100%,其中第1次穿刺成功18例,第2次穿刺成功4例,脾脏消融体积为(40.0±5.6)%,术后1个月PLT(105±11)×109/L,与术前PLT(45.0±9.8)×109/L相比显著增高(P〈0.05)。没有因为穿刺失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细针穿刺定位技术,可以提高脾脏射频消融中穿刺的安全性,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沈新颖  张彦舫  窦永充  李勇  孔健  蔡进中  何凡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28-1131
目的:探讨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croRNA(miR)-2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宫颈鳞癌SiHa细胞中PDCD4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宫颈鳞癌SiHa细胞分3组,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miR-21调控组转染miR-21抑制剂的ASODN,miR-21抑制剂阴性对照的ASODN,空白对照组不转染。Cell Titer和荧光TUNEL分别检测转染前后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实时RT-PCR检测miR-21和PDCD4mRNA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靶蛋白PDCD4表达。结果 AS-miR-21组与阴性、空白对照组相比,SiHa细胞生长明显抑制,而阴性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7±0.52)%、(3.6±0.17)%和(3.4±0.36)%;细胞周期结果显示AS-miR-21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时RT-PCR结果显示,miR-21表达下降而PDCD4表达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DCD4表达AS-miR-21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AS-miR-21可有效抑制miR-21在宫颈鳞癌SiHa细胞中的表达并上调PDCD4基因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与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均升高,但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ALP明显升高。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比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所产生的并发症明显严重,因此射频消融治疗更适合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5.
单极、双极电凝及冠脉结扎法制作兔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制作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分别使用单极、双极电凝法和结扎法阻断冠脉血流,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梗死前后动物生存状况和心脏病理改变,同时使用超声对比梗死前后心功能.结果:电凝和结扎冠脉后ECG监测显示ST段抬高,随即出现病理性Q波;组织切片可见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肌细胞溶解样改变;超声心动图对比梗死前和其后2 h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从动物生存状况看,双极电凝组并发症最少,动物生存率最高.结论:双极电凝法在制作中小型实验动物心梗模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p300/CBP、Smad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300/CBP、Smad2蛋白的表达,探讨p300/CBP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和5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300/CBP、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p300/CBP、Smad2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5.2635±1.0047),(5.7027±0.6330),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12.9769±0.9274),(15.2297±0.8871),P<0.01。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300/CBP、Smad2的染色强度分别为(4.4274±1.3970),(4.6574±1.1281),均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组织分别为(6.6684±1.0341),(7.4632±1.2856),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p300/CBP、Smad2的染色强度分别为(4.4092±0.8203),(4.4115±0.773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263±2.0127),(8.0699±0.7854),P<0.05;p300/CBP、Smad2染色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显著相关性。胃癌组织中p300/CBP的低表达与Smad2的低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00/CBP、Smad2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与胃癌的分期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提示p300/CBP、Smad2低表达使TGF-β信号传导通路受阻,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300/CBP基因在肺癌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30例新鲜肺癌组织p300/CBP的基因突变,以30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肺癌组织中p300/CBP基因存在1个位点的点突变,位于p300gDNA的4773碱基,T→G,突变点为编码区,丝氨酸(Ser)→精氨酸(Arg).本组30例肺癌组织中,有1例突变,结论肺癌组织中p300/CBP基因存在1个位点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对比经皮微波消融(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单纯MWA治疗纵隔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治疗的纵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采用单纯MWA治疗(单纯MWA组),31例患者采用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组)。根据增强CT对比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的疗效。对比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气胸、胸水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单纯MWA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MWA相比,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是影像学的活力之源,肝脏弹性张量成像、非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钆塞酸二钠对比剂磁共振胆道成像、肾结石成分分析、炎症性肠病的功能成像、小肠运动功能成像以及腹部低剂量CT成像是突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探索的报道能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