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机选定3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女性正常对照组,均测定瘦素(LEP)、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卯泡刺激素(FSH),骨密度(BMD)。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女性糖尿病组LEP、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BMD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E2水平、BMD较绝经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T水平升高(P〈0.01)。(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T、LEP、E2与BMD相关。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2型糖尿病以及伴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R是否升高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糖尿病合并UAER升高组(DM2组)32例,所有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血尿素氮(BUN)、UAE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治疗前TC较对照组、DM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DM2组治疗后TC、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有下降趋势,而HDL-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DM2组治疗前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DM2组治疗前血清SOD水平进一步下降,而MDA水平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DM2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有所升高,而MD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DM2组治疗后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OD、MDA为应变量,UAER为自变量,经相关分析发现SOD与UAER呈负相关(r=一0.64,P〈0.05),而MDA与UAER呈正相关(r=0.56,P〈0.05)。在校正年龄、TC、TG、HDL-C、LDL-C、FPG等因素的影响后,SOD与UAER仍呈负相关(r=一0.41,P〈0.05),而MDA与UAER仍呈正相关(r=0.37,P〈0.05)。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AL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在甘肃地区回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ALR的基因型,分别以氧化酶法、放免法、比色法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LR基因C(-106)T多态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组,等位基因相对危险度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262倍.结论 在甘肃地区回族人群中存在AL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且T等位基因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回族及汉族人群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关系以及该多态性在两民族间的差异。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81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和83例健康汉族对照者ALR的基因型,分别以氧化酶法、放免法、比色法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①ALR基因C(-106)T多态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组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组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组T等位基因及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127倍;携带T等位基因患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962倍。②在回、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比较,回族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均高于汉族,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甘肃地区回、汉两民族人群中都存在AL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且该位点多态性在两民族间无显著性差异。C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与回、汉两民族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脂平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将86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降糖、降压、调脂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每次0.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糖脂平方,每次1剂,每日2次,口服。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眼底疗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眼底积分、视力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VEGF、PEDF含量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脱落2、3例。对照组临床疗效、眼底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68.35%,治疗组分别为87.50%、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眼底积分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眼底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 PG、Hb Alc及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 h PG、Hb Alc及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VEGF水平下降,PEDF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EGF、PED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VEGF、PEDF呈负相关(r=-0.320,P0.01)。结论糖脂平方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降糖、降脂及调节血清VEGF、PEDF含量以减缓NPDR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