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革蓝阴性杆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引起的耐药,因其耐药范围扩大、耐药性由质粒转移、发生率快速增长及新基因型的不断发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大多数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非诱导表达,其耐药基因在质粒与染色体间及质粒间转移可能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多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7例,并随机选择接受其它药物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3%、显效率58%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9%,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黄芪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种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比较,优选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结果 2种方法中,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再用前3个批次的加权平均不精密度(CV%)计算的标准差(s),失控率和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结论用加权平均CV%计算的s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定常规方法测定不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的不确定度。 方法:用实验室常规方法和IFCC推荐的参考方法分别检测混合血清,以参考方法为依据评定常规方法测定GGT活性的不确定度,并绘制GGT活性测定的不确定度特征曲线,建立不确定度与酶活性水平间的函数关系。 结果:运用不确定度特征曲线分析,当GGT活性较低时,应使用不确定度的绝对形式表示;当GGT活性较高时,应用相对不确定度表示。建立了GGT活性(x)与不确定度(u)之间的近似关系:u(x)≈2.42+0.033x。 结论:绘制不确定度特征曲线或建立不确定度与活性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方便地指导临床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深入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在肺鳞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E170型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对91例肺癌患者(包括肺鳞癌27例,肺腺癌45例,小细胞肺癌19例)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21-1,癌胚抗原(CEA)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标志物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血清CEA在肺腺癌中含量最高,NSE在小细胞肺癌组中高表达,而肺鳞癌中CY21-1明显高于CEA和NSE(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21-1可提高肺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肺鳞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贵生  蒙杰 《吉林医学》2012,33(11):2284-228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三酰甘油与脂蛋白(a)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76例、高血压患者104例,比较两组三酰甘油与脂蛋白(a)的关系,分析三酰甘油对脂蛋白(a)测定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组脂蛋白(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G浓度>6.5 mmol/L对Lp(a)测定有明显影响,高血压Ⅱ、Ⅲ级组,Lp(a)水平离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浑浊血清标本需进行高速离心分离血清测定Lp(a)浓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介导炎症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家族是感受病原体入侵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其中TLR4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明确.本文着重对TLR4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预后以及治疗进行介绍,并对TLR4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蒙杰 《贵州医药》2008,32(7):644-646
1980年,Knight等[1]首次报道将双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但术后吻合口漏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吻合手术重要环节。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共对28例低位直肠癌病人采用双吻合器吻合法行经腹前切除术,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其预后。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左半结肠癌16例,直肠癌3例。24例中DukesB期9例,C期13例,D期2例。2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结肠造口2例,Hartmann手术6例,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16例。③结果治愈23例,死亡1例。未能切除癌肿的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亡。④结论手术治疗是解除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惟一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腹腔污染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