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我监测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8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数值.结果 实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且低血糖发生率少.结论 增加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可使门诊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对230例T2DM患者其中166例并DN(包括早期及临床期肾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DN组的病程、收缩压(SBP)、平均血压(MA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HOMA指数(HOMA-IR)均较非DN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病程、高血压、高血糖、血脂、CRP、胰岛素抵抗是T2DM患者并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采取社区筛查、门诊收集的方法,获取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筛查亚临床大血管病变,并采集个人史、既往史、身高、体重、腰围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数据。结果:178例患者中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者(A组)67例,患病率为37.6%,无亚临床大血管病变者(B组)111例(62.4%)。A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2组间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率相似,腰围、腰臀比、舒张压、HbA1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A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水平较B组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BMI、TC是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已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程、BMI、TC是其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A组)3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ACR、hs-CRP、IL-6、chemerin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NA组54例,MA组66例,CA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CRP、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hemerin、hs-CRP、IL-6水平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组、MA组与N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糖波动、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血管病变组(A组)和有血管病变组(B组),比较两组之间炎症因子、血糖波动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间血糖波动系数(CV)、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MAGE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且血糖波动与炎症因子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在其干预下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IR及MS的关系.指导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 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有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服药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及其它生化指标,评价吡格列酮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红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l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吡格列酮组治疗12周后PAI-1、CRP下降(P<0.05),脂联素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AI-1、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进一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防止β细胞功能衰退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HS与25羟维生素D3 [25 (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 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 (AHI),将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 (T2DM组38例)、OSAHS轻度组 (OM-A组38例)、中度组 (OM-B组46例)及重度组 (OM-C组36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及25 (OH)D3等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 HOMA-IR显著低于OM-B组和 O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4,P <0.05).OM-C 组与 T2DM组在 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18,P<0.05).4组间在2hPG、25 (OH)D3及 SaO2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54、32.16、24.27,P<0.05).相关分析提示25 (OH)D3水平与 AHI、2hPG 呈负相关 (P<0.05),与 SaO2min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25 (OH)D3水平与OSAHS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顾哲  蒋晓真  顾佩莉  周斌 《上海医学》2005,28(4):325-327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等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磺脲类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周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E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PG、P2hPG、FINS、P2hINS TC、TG、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4 周后FPG、P2hPG、FINS、P2hINS、TC、TG、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IAI则明显增高(P<0.05)。磺脲类治疗组治疗4周后除FPG、P2hPG明显降低外(P<0.01和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增加IAI、显著改善内皮功能、降低ET,因而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扩张性心肌病与QT间期延长顾建钧,蒋晓真,张明飞心脏复极延迟和复极不一致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能很好反映心脏复极时间的确切指标,从而使能比较满意的反映心脏除极和复极时间的QT间期一直受到临床医师和基础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