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及营养支持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应早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饮食指导、个体化营养支持及多学科协作,以改善营养不良或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MT),对201例HSCT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3个月、移植后6个月、移植后12个月、移植后18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HSCT患者各阶段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41.50±22.24)分,移植后1个月时评分为(131.83±24.11)分,移植后3个月时评分为(138.25±21.80)分,移植后6个月时评分为(138.44±20.55)分,移植后12个月时评分为(145.43±18.96)分,移植后18个月时评分为(158.23±14.02)分。HSCT患者移植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地和年龄,HSCT后18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主要照顾者、移植前化疗次数、体重下降严重程度等。结论:HSCT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呈现动态变化,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逐渐改善。年龄较大、居住在农村、家庭收入低、非配偶照顾、移植前接受化疗次数较多以及体重显著丢失的HSCT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差,应针对性给予干预,努力提升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年内的生活质量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患者移植前(入仓前1~2 d)、移植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1年半及3年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总分在移植后1个月时降至最低,此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半年时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3年时总分显著高于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功能健全及干细胞移植3个维度得分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总分变化轨迹一致,呈波动上升型;情绪稳定维度在移植前得分最低,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社交/家庭健全维度移植前得分与移植后各时间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居住地(t=3.175,P=0.002)、家庭人均月收入(t=3.320,P=0.001)、移植相关并发症(t=-6.955,P<0.001)及患者是否回归工作/学习(t=2.706,P=0.008)。 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5个维度间的恢复时间及变化轨迹存在差异。至移植后3年时,居住地为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患有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尚未回归工作/学习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变化轨迹动态调整护理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延续性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期间,预防及治疗枸橼酸盐中毒反应(citrate intoxication,CI)的最佳时机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供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管理,通过前期评估、健康教育、术前干预、术中干预及术后干预随访,比较2组患者C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I发生率(21. 67%),轻度反应发生率(69. 2%),中度反应发生率(30. 8%);观察组CI发生率(6. 67%),均为轻度反应,2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全程护理管理对降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CI的发生率是有效的,可提高采集干细胞全程的稳定性,降低采集者不适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肛周黏膜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0月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发生肛周黏膜炎的20例血液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肛周黏膜炎护理;将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发生肛周黏膜炎的15例血液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外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总有效率及肛周黏膜炎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肛周黏膜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八面体蒙脱石明显加快了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期肛周黏膜炎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6.
葛永芹  朱霞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59-1861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科对22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干细胞移植护理.结果 22例患者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结论 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是移植成功的关键.通过针对移植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指标与移植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83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在预处理前、移植前、移植后14天、移植后28天,从膳食调查、血液生化指标、人体成分分析3个方面,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靶向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B-ALL行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发生CRS的52例患者,严密监护,重点加强发热、循环功能障碍、肝肾毒性反应、肺渗血、神经系统症状及凝血功能异常等的护理干预。结果 4例死亡, 48例好转出院。20例随访9~3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28例随访1~12个月后回当地治疗后失访。结论 B-ALL行CAR-T治疗致CRS,症状严重,严格专科护理评估和病情管理,及时有效的干预是支持患者度过危险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发现教学法又称解决问题法,或称引导发现法(inquirylearning),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并回答自己的疑问,最后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传统的讲解式教学的步调与作风,主要由  相似文献   
10.
骨髓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挽救了成千上万面临死亡威胁的自血病患者。尤其是异基因骨髓移植更是目前能“治愈”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手段之一。骨髓移植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骨髓采集、骨髓输注、输注后处理四个阶段,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每个环节都对移植的最后成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关键之一是骨髓采集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