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4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47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4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1mmHg=0.133kPa),其中5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2%。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22例24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1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和虹膜损伤。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效果良好,应强调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和防止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2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运用实验室检测、眼部检查、进行诊断,采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及运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使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发展得到控制和缓解,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临床基础,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荆永杰 《光明中医》2016,(13):1852-1853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青黛胶囊,治疗组给予消银解毒饮。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加味二妙散治疗以湿热下注、瘀阻经络为病机的下肢皮肤病,如小腿湿疹、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丹毒等,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急性乙型肝炎26例,并设综合治疗24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采用秩和检验,uc=2.9238,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复常天数及ALT复常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提示茵栀黄联合抗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可改善肝脏胆红素代谢,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防止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激光损伤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有色家兔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除不进行532nm绿激光照射外,其余操作与损伤组相同)、损伤组(532nm绿激光进行视网膜激光损伤照射造模)各24只,以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术后28d作为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处死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家兔6只。观察并计算各时间点家兔的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指数,记录视网膜组织中IL-1β表达变化视网膜损伤形态与病理变化。结果损伤组术后7d激光斑中心呈灰色改变周围可见灰白色边缘;术后14 d激光斑呈黑灰色改变;术后21d和28d激光斑之间有融合的趋势。术后7d、14d、21d和28d损伤组家兔的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损伤组的IL-1β蛋白阳性信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4d、21d和28d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术后7 d视细胞内外节数量显著减少术后14d、21d和28d外节部分再生,盘膜排列疏松线体肿胀减轻。结论激光损伤家兔视网膜组织中早期伴随有IL-1β的大量表达,随着损伤愈合的进行,IL-1β表达量逐渐减少,可反映视网膜功能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正常SD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与治疗组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治疗组在模型构建后7 d采取玻璃体注射叔丁基对苯二酚治疗。记录大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与第21天体重;观察大鼠视网膜无灌注区铺片面积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视网膜病理情况;检测大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与第21天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第14天与第21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P0. 05)。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见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治疗组大鼠视网膜无灌注区铺片面积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模型组大鼠(P 0. 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视网膜层次病理性变化减弱,水肿程度降低,各层的结构稀疏排列的程度降低。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的Nrf2、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Nrf2、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结论叔丁基对苯二酚治疗的可促进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体重恢复,并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和Nrf2、VEGF蛋白的表达,减轻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