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医药卫生   5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作者采用分子分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的变化,使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结果显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mdm2、cmyc癌基因有扩增与过表达,抗癌基因p53有突变、重排、缺失。在10例骨肉瘤标本中发现mdm2扩增仅存在于转移的病例中。这些结果表明:癌基因mdm2、cmyc与抗癌基因p53参与骨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mdm2扩增与骨肉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Thedevelopmentinmicrosurgicaltechniqueshasgreatlyimprovednervefunctionalrecovery .However ,owingtotheinabilitytocoaptateandsuturethousandsofnervefiberstotheirfunctionallysimilarnervefibersandinaccuratesutureofthenervestumps ,regeneratednervefiberspartiallylosethechancetoselectivelyregrowintotheirtargetendoneurialtubes,1 4whichresultsinaninevitablemismatchofmotorandsensorynervefibers .Thus,thecontact guidance basedmicrosurgicalnerverepairhasfailedtoachieveconsistentsatisfactoryfunctionalrecover…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配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海川  赵玉红  张惠中  范清宇 《医学争鸣》2003,24(16):1482-1484
目的:克隆、表达和鉴定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配体(TRAIL).方法:从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TRAIL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鉴定.将TRAIL基因插入pBV220表达载体中,42℃诱导表达4~5h,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法鉴定TRAIL蛋白的表达.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了TRAIL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TRAIL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分子质量为17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0k,.免疫印迹法鉴定显示,该蛋白可与鼠抗人TRAIL mAb产生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TRAIL基因.  相似文献   
5.
6.
快速cDNA末端扩增技术在钓取未知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长cDNA的克隆是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一段不完整的cDNA序列,克隆其全长的方法,包括cD-NA文库筛选法[1]和快速cDNA末端扩增法(rapid amplificationof cDNA ends,RACE)[2]。cDNA文库筛选法烦琐、工作量大、费用昂贵;而RACE技术灵敏、快速。MSP2为本实验室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到的可能参与肿瘤转移抑制过程的一种新的基因片段,长 481 bp。经计算机分析它具有编码区特征,Northern bolot分析显示其 mRNA约…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将1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B组49例,C组37例,分别于术后次日口服维生素C(100mg,3/d)、消炎痛(25mg/3/d)和布洛芬(200mg,3/d),连续应用4周。术后3个月复查时行X线片检查。结果:异位骨化情况按Brooker分类,A组:0级24例,I级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3例,异位骨化发生率54.7%(29/53)。B组:0级42例,Ⅰ级5例,Ⅱ级2例,发生率14.3%(7/49)。C组:0级32例,Ⅰ级3例,Ⅱ级、Ⅲ级各1例,发生率13.5%(5/37)。经统计学分析,异位骨化发生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用本室建立的1株抗人骨肉瘤组织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2G10进行ABC法染色,对骨肉瘤和20种其它肿瘤组织,以及20作种正常人体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发现除了对部分骨源性肿瘤,尤其骨肉瘤有阳性反应外,对其它肿瘤均显示阴性反应,与正常成人以及胎儿的相应组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肱骨髓腔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髓内钉的研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防腐湿肱骨 ,新鲜肱骨和干肱骨为材料 ,用牙托树脂灌铸成型后测量其内径 ;用螺旋CT测量活体肱骨髓腔内径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观察各组数据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肱骨髓腔在中上 2 /3接近不规则圆柱体 ,自中下 1/3开始在矢状面上有一向前为 (8.8± 0 .3 )°的弧度。在桡神经沟部位的单侧骨密质最厚 (6.0± 1.5 )mm。髓腔最狭窄的部位在肱骨中下 1/3左右 ,其冠状径、矢状径在 7~ 8mm左右。分组统计结果证明 ,防腐湿肱骨的形态与新鲜肱骨无差别 ,干肱骨的形态与其他组差别显著 ,CT实测结果在大部分平面上与防腐湿肱骨及新鲜肱骨的结果无显著差别 ,与干肱骨组差别显著。结论 :肱骨髓内形状大体上接近于不规则圆柱体。  相似文献   
10.
Itiscommontomeetinorthopedicclinicthebonedefectscausedbybonetumorsortraumawhichhavenoidealmethodstorepairatpresent.Howeverhenoticeableclinicalresultshavebeengotbythesurgicaltreatmentforbonetumorswithmicrowave-inducedhyperthermia[1-4],andtheallograftdecalcifiedbonematrix(DBM)combinedwithbonecement(BC)hadbeenusedtorepairthebonedefectscausedbymicrowave-inducedhyperthermiainrecentyears[3,4]Inordertofurtherimprovetheboneformationinduc-tiveactivity,wetrytomixthe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