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医务人员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认识,近年来高脂血症(主要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已经逐渐成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之一,而从其发展成为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也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笔者对20例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HSAP)患者行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6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而就医的患者作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进行13C-尿素100,50,25mg3组不同剂量的呼吸试验,并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学、尿素酶试验作为参考标准以对比。结果该呼吸试验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8%,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参考标准的符合率为97.5%。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13C-尿素呼吸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快速、安全、准确的非侵入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清肠方法的清肠效果、肠道内气泡产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下一次服用意愿,探索快捷、有效、安全的清肠方法。方法选取240例准备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服用20%甘露醇溶液,B组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C组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D组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液。比较四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肠道内气泡产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和D组的清肠效果优于A组和B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四组的肠道内气泡产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联合莫沙必利及磷酸钠盐这两种清肠方法较理想,磷酸钠盐清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苏燕波  唐建光  刘晓敏  苏艺群 《内科》2011,6(2):169-17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退休教师.因"反复腹泻、发热8个月加重伴消瘦半年"于2008年6月23日入院.2007年10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烂便,无脓血,量不多,3~4次/d;有轻微里急后重,伴少量黏液,无腹痛,体温37.5℃~38℃,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高龄(≥70岁)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n=60)和手术组(n=58)。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急诊外科手术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和(或)胆囊切除术。分析2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内镜有效率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的疗效与手术相仿;急诊手术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而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曾志宇  苏艺群 《医学综述》2013,(20):3737-3739
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肠屏障功能障碍与病情的加重和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保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是急性胰腺炎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肠道通透性或血清标志物等来反映肠屏障功能.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主要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胃肠动力障碍.防治措施包括:适当地液体复苏、抗氧化应激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性介质,肠内营养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US诊断,并接受内镜微创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诊为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的部位、病理结果、EUS特征及比较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95例中病变部位以胃底(58.95%,56/95)、胃窦(22.11%,21/95)常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间质瘤(56.84%,54/95),其次为平滑肌瘤(22.11%,21/95)。95例中,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28例、黏膜下层23例、固有肌层42例,层次不清2例,EUS对病变起源层次的诊断符合率为88.42%(84/95)。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53%(86/95)。[结论]EUS可较好地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层次起源、回声特点及病变性质作出准确判断,但对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的误诊率较高,对纤维瘤、脓肿等少见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ERCP检查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患者发现息肉样病变54个。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及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内镜下pit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7%、90.9%和90.0%,CP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95.3%和81.8%。结论 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大肠息肉样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能较好地区分大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而就医的患者作^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进行了^13C-尿素100,50,25mg3组不同剂量的呼吸试验,并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学、尿素酶试验作为参考标准以对比。结果该呼吸试验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8%,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参考标准的符合率为97.5%。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13C-尿素呼吸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快速、安全、准确的非侵入无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