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肺癌在人类各种恶性肿瘤的死因排位中位居第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身化疗目前仍然是晚期肺癌最关键的治疗方式,但是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中位生存时间9~10个月,1年生存率仅为30% ~ 40%.全身化疗的疗效有限,但是给患者的带来的毒副作用却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浙江汉族128名正常人、132例脑梗死患者的eNOS基因G894T点突变频率。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浙江汉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突变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84、0.0894和0.002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31和0.0469。(2)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eNOS基因GT+TT型频率分别为0.2009和0.2654,与GG型相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61和0.1429,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 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研究了 10 8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 OS基因 G894 T突变分布情况。结果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 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90 95、0 .0 883和 0 .0 0 2 1;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GT+TT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英国白种人 (P均 <0 .0 5 )。结论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基因型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 ,以 GG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 ,而 GT+TT基因型低于日本人和英国白种人。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静脉补钾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高浓度静脉补钾的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浓度80-400mmol/L的氯化钾溶液以低于或高于20mmol/L的速度经中心静脉输注共123次,结果显示,采用此方法补钾能有效地提高血钾水平,但血钾浓度提高值与补钾剂量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发现6次高钾血症,发生在肾功能衰竭或补钾前血钾正常者。未发现致命性严重心律失常。结果显示,这种高浓度静脉补钾的治疗方法在监护病房是相对有效、安全的、但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行CEA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术后30 d的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51)和无并发症组(n=107);分析患者CEA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分布,采用χ2检验、逐步logi...  相似文献   
6.
7.
8.
高浓度静脉补钾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高浓度静脉补钾的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浓度80-400mmol/L的氯化钾溶液以低于或等于20mmol/L的速度经中心静脉输注共123次,以纠正低钾血症.结果显示,采用此方法补钾能有效地提高血钾水平.但血钾浓度提高值与补钾剂量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发现6次高钾血症,发生在肾功能衰竭或补钾前血钾正常者.未发现致命性严重心律失常.结果表明,这种高浓度静脉补钾的治疗方法在监护病房是相对有效、安全的,但需合理应用,尤其在肾功能损害时要谨慎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病的抢救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原性休克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围术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ECMO辅助下返回病房,但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后置入Impella。患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与ECMO相比,Impella可直接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有助于瓣膜病合并循环障碍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与DIND两者之间存在弱相关(r=0.22;P=0.016);随着痉挛程度加重,DIND发生率增加(U=2.589,P〈0.05)。大脑中动脉痉挛组的DIND发生率为68.0%,高于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痉挛组的36.7%和25.0%(X^2=8.195,P=0.004);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646,P=0.421)。结论:脑血管痉挛只是DIN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度脑血管痉挛时和大脑中动脉部位的痉挛,才易发生DIND;发生于非重要功能区脑缺血,可能无DIND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