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提高早期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49例老年脑卒中肢体偏瘫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给予家庭访视护理,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出院患者常规处理。分别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2个月对两组进行ADL评分。结果两组出院当日ADL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与出院时比较都有显著提高(实验组P〈0.01,对照组P〈O.05),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访视护理能显著提高社区早期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2003年11月采用硬膜外腔阻滞下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BP ELISA法对 2 0例急性脑出血、2 8例急性脑梗死、10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及 2 1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BP进行检测。结果  3组患者血清MB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其MB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MBP检测有助于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老年性痴呆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已糖氨、已糖、涎酸等多糖与蛋白质相结合而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和体液内的一种物质、虽然国内外早有文献报告血清糖蛋白测定方法和病理意义。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清糖蛋白电泳情况知道得很少。本文报告165例血清糖蛋白电泳分析,目的是探索血清糖蛋白成份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间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不同剂量的镇痛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妊娠40~90d、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为4组,每组为30例,进行丙泊酚(A组)、丙泊酚配伍芬太尼(B组)、丙泊酚配伍氯氨酮(C组)和丙泊酚配伍氯氨酮和芬太尼(D组)麻醉的效果观察比较.结果 A、B、D组MAP的术中均值显著小于其相对应的基础值(P<0.05),HR,SpO2的术中均值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C、D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单纯丙泊酚组(A组)的用量;B、C、D组的术中镇痛和术后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或氯胺酮麻醉不仅具有确切的术中镇痛效果,而且还具有优良的术后镇痛效果.当丙泊酚与芬太尼和氯胺酮三药联合应用时,其镇痛效果则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气门芯套扎联合棉线结扎断脐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脐部 ,如处理不当极易并发脐炎 ,严重者甚至可并发化脓性腹膜炎或脐原性败血症。为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杜绝因脐部处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我科对新生儿脐部残端处理 ,采用气门芯套扎联合棉线结扎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此法可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防止人工脱落脐带残端出血 ,避免脐部感染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 5 5 0例未断脐新生儿 ,其中脐带水肿3 8例 ,横断径 <1.0cm 13例 ,>2 .5cm 7例 ,位于正常值 1.0~ 2 .5cm2 5 3 0例 ,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组 2 0 0例 ,对照Ⅰ组2 0 0例 ,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B-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TGF-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在发病后第1天升至最高[(48.4±10.4)ng/L],随后逐渐下降,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38.2±9.6)ng/L和(31.4±6.8)ng/L,第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9)ng/L,P<0.0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F=4.13,P<0.05),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rs=0.186,P>0.05),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rs=0.508,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在发病后第1天为最低,随后渐升,至第7天接近对照组[(42.1±8.2)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IL-6和TGF-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炎症反应;动态检测IL-6和TGF-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治疗多采用保守疗法为主,我们是采用硬膜外腔封闭与牵引治疗,但是由于选择病人不当,结果在治疗的150例病人中有19例治疗效果较差,占总治疗数的12.67%。现将有关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肩周关节炎,多见于45岁左右,特点是肩部疼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起病多为隐袭性,疼痛强度不一,且多是恒定的在夜晚常加重,故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作者对近8年诊治的肩周关节炎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1995~2 0 0 3年共治疗肩周关节炎187例,男91例、女96例,年龄2 9~72岁,平均47岁。病程小于1个月47例;1~6个月5 8例;6~12个月5 3例;大于12个月2 9例。患者均有肩部酸痛、肩关节功能障碍,重者肩关节上举、内外旋、外内旋活动均为60°,轻者上举和活动在90~180°,特别是抬举受限。1·2 方法 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