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与DSA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4年3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的SAH 152例的临床资料与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SAH仍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152例中行DSA133例(87.5%),动脉瘤患者119例(89.5%),发现动脉瘤129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动脉瘤多分布在前、后交通动脉(61.2%),DSA阴性者10例(7.5%),动静脉畸形(AVM)3例,moyamoya病1例.头痛、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程度也较轻,意识障碍及并发症多见.结论 了解和重视老年人SAH的临床特征,尽早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及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避免再出血,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急诊入院的92例脑卒中患者立即采静脉血进行自动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1),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对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郭爱香  梅志忠  耿怀旺  王艳玲 《临床荟萃》2003,18(13):F002-F002
多发性肌炎是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 ,可同时累及皮肤 ,病因不明 ,目前多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沉增快、血清肌酶活性增高和肌肉病理学改变。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明显差异。现就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征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4 0 .4± 12 .0 )岁。诊断符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比,高压氧治疗组有效率达79.1%,对照组为64.3%,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急诊入院的92例脑卒中患者立即采静脉血进行自动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1),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对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可伴发多个系统异常反应,尤以心脏功能紊乱和心脏损害多见,其主要表现包括心电图复极改变、心律失常、心肌酶活性升高、心功能障碍及心率变异性下降等,被称为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微创清除粉碎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多来,我们应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并对传统的冲洗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其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无内膜撕裂、血栓形成和过度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随访2年获满意疗效,未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