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过屈位时颈椎MRI影像学表现及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大小对平山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行自然位和过屈位MR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量过屈位平山病和对照组脊膜后间隙大小。结果自然位平山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低位脊髓出现萎缩、扁平。过屈位时颈髓前移、变扁,脊膜后间隙出现异常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平山病和对照组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分别为(6.8±0.5 mm)和(4.2±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山病患者过屈位颈椎脊膜后间隙增宽并见异常信号,结合自然位和过屈位MRI影像学特点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平山病(HD)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改变及颈部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对10例HD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及颈部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7.3±3.7)岁,均有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及前臂远端肌群萎缩,呈斜坡样改变.肌电图检测提示患侧上肢远端肌肉呈神经原性损害,而患肢对侧肌肉萎缩较轻,对侧同名肌肉或上肢近端肌肉也呈神经原性损害改变.颈部MRI可见低位颈髓萎缩,其中以C6、C7明显;过屈位扫描时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脊髓后方硬膜下间隙增宽.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H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发展观察中起重要作用;颈部MRI检查为HD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慢性腰背疼痛合并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受检者共4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受检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常规MRI扫描,对观察组患者健侧、患侧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对感兴趣区进行设置并通过后期处理进行受检者腰骶部位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FA值相比健侧FA值数据明显更低,而患侧ADC值相比健侧ADC值则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束成像结果显示两组受检者神经根走行情况清晰,能够准确分析患者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观察组患者患侧神经根与其症状侧相同。常规MRI扫描及症状间缺乏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果相比于常规MRI扫描结果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的反映效果更清晰和客观,对患者病情诊断效果、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该种检查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探讨大肠机械性梗阻临床特点及平片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大肠机械性梗阻病例21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平片影像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1例大肠机械性梗阻中,1例盲肠扭转,平片表现为左中上腹部见一巨大肠袢,内有一巨大液平面,扩张约10cm,临床病史体征:起病急,中上腹部可触及巨大包块,术前误诊为低位结肠梗阻。2例乙状结肠扭转,平片表现见巨大的“马蹄”形肠袢,钡灌肠检查,钡首见“鸟嘴征”改变。临床表现:起病急,腹胀明显,呈局限性,可触及一弹性包块,有压痛、反跳痛腹膜刺激征,诊断正确。其余18例为低位结肠单纯性梗阻。平片表现:大小肠环扩张,大肠环扩张均超过6cm,呈规律分布。临床特点:年龄偏大,便秘时间长,腹胀明显,腹痛较轻,呕吐轻,多为慢性病容,18例中4例误诊为小肠单纯性梗阻。结论:抓住大肠机械性梗阻平片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微小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征象,进一步提高微小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确诊的46例微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全数字化乳腺X线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最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46例微小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34例,导管原位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黏液腺癌3例,髓样癌2例。X线征象为结节者35例,钙化28例,6例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11例出现小灶致密影。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其突出优势在于能显示乳腺内微小钙化灶,而且图像具有更好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因此,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微小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胰腺囊性、囊实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与分析,探讨螺旋CT对胰腺囊性、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最后证实的34例胰腺囊性、囊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病例均于注药后28、60 s,分别获取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图像.结果:34例胰腺囊(实)性病变的CT表现如下,①胰腺真性囊肿1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79岁.②多囊胰1例,女性,77岁.③胰腺假性囊肿14例,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36~71岁.④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局部囊变1例,男性,63岁.⑤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均为女性,年龄21~34岁.⑥胰腺囊腺癌2例,女性1例,年龄60岁;男性1例,年龄77岁.结论:胰腺囊性、囊实性病变有较为特征性CT影像表现,螺旋CT检查能全部发现胰腺囊(实)性病灶,作出准确的定位及定量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大部分病例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DWI成像采用4个b值(分别为0、400、800和1000 s/mm2),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共3组ADC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者,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当b=800 s/mm2时,取ADC值为1.33×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79.8%。当b=1000 s/mm2时,以ADC值为1.15×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0.6%。结论 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值为1000s/mm2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对Joubert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最后证实的7例Jotlbert综合征怠儿临床和MR资料,7例均行MR平扫。结朵7例患儿均可见以下典型MR表现: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左右小脑分开,横断位呈“中线裂”征:第四脑室形态异常,7例横断位呈“蝙蝠翼”状,2例可见“三角形”状:小脑上脚平行走行并增厚,矢状位示小脑上脚垂直走行并增粗,横断位呈“磨牙征”。结论Joubert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影像表现,MR检查能清楚显示小脑正中“中线裂”征、“蝙蝠翼”征和“三角形”征,以及中脑水平的“磨牙征”,结合临床病史,可以对上述典型表现病例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