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研究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探讨各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对15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或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及符合率.结果显示①X线(或CR)、CT及MRI对脊柱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96.2%及99.5%.②X线(或CR)、CT及MRI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5%、89.9%及96.87%.③对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附件破坏及骨性椎管受累的显示,CT优于X线(和CR)片;对早期病变的显示及脊髓受累情况,MRI优于X线(或CR)及CT,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CT优于X线(或CR)及MRI.认为X线(或CR)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限度;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及脓肿对椎管脊髓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突畸形对脊髓的压迫和脊髓变性情况,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死骨及钙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出现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信息分析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观察时间为3周,3周末再次用该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躯体不适、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社会环境等。两组患者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存在不同病因,应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使用及机械通气来进行临床上抢救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手术的术后护理越来越重视,经过多年研究,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如果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如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仍需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骨样骨瘤的CR、CT、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样骨瘤临床上较多见,病因上不明确,1935年Jaffe认为此病是一个良性成骨性骨肿瘤。其X线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多,而CT和MR表现的文献报道在国内较少,现将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6例骨样骨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epmas双重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将其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未行血液净化治疗,只采用药物治疗;血液灌流组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行HA230/330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除采用药物治疗,还行HA230/330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联合治疗;Depmas组除采用药物治疗外,通过血浆分离器,对分离的血浆串联HA230/330及BS 330血液灌流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胆红素及炎性介质变化。结果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常规治疗组存活率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周围血液中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血液灌流组存活率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周围血液中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与Depmas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周围血液中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epmas双重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安全性、疗效评价标准及临床价值.对术前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资料完整的椎体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所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显示栓塞后肿瘤供血动脉大部分阻断,肿瘤染色较栓塞前减少>75%,术中出血量为510~2200ml,平均820ml,手术切除顺利;术后标本病检肿瘤细胞坏死率为91%~95%;疼痛症状缓解率为95%~100%.本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表明脊柱肿瘤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外科手术切除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情景教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相结合的方法在院前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医学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96名学生在教学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试验组96名学生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两组的教学内容为急诊常见的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与中毒.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情景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方法的认可程度.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71%的学生认同情景教学结合PBL的教学法.结论 情景教学和PBL相结合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epmas双重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将其分为四组:常规治疗组未行血液净化治疗,只采用药物治疗;血液灌流组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还行HA230/330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除了采用药物治疗,还行HA230/330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联合治疗;Depmas组除采用药物治疗外,通过血浆分离器,对分离的血浆再串联HA230/330及BS330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胆红素及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常规治疗组存活率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周围血液中的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血液灌流组存活率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周围血液中的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与Depmas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周围血液中的百草枯、胆红素及炎症介质浓度未见明显异常,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mas双重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Depmas双重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47例,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只行药物治疗;血液灌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及百特血滤机行血浆置换治疗;Depma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百特血滤机进行血浆分离,再对分离的血浆串联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及BS330血浆胆红素吸附器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存活率,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外周血中胆碱酯酶及胆红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存活率升高,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血中的胆碱酯酶浓度升高、胆红素浓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及Depmas组较血液灌流组患者存活率升高,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血中胆碱酯酶浓度升高、胆红素浓度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组与Depmas组患者存活率、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外周血中胆碱酯酶和胆红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mas双重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骨血管瘤为起源于血管的良性骨肿瘤,有来自中胚叶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型或海绵型的新生血管组成.脊椎是骨血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典型的脊椎血管瘤较容易诊断,而不典型的脊椎血管瘤,尤其是合并压缩骨折时,失去了原有的骨质结构及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加上经验不丰富或读片不仔细,很容易漏诊,故需引起重视.作者收集了2002年4月~2004年12月的9例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CT、MRI)完整,术前影像学诊断为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术中发现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椎血管瘤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