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进展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表现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肺炎和败血症),典型的冷敏感征象表现肢端发绀、指(趾)坏疽溃疡,重度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低温下严重的红细胞凝集和自血凝集试验强阳性,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阳性,重度低补体血症,血中检出IgMλ型单株免疫球蛋白和显著增高的冷球蛋白血症及终末期血小板严重减低。此为个案罕见的病例。治疗上宜采取并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如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瘤可然、硫唑嘌呤、环孢菌素、青霉胺(750mg/d)及α-干扰素等。抗CD20单抗利妥昔(Rituximab),对冷抗体综合征(CAS)的总反应率为45%-54%,疗效优于烷化剂、皮质激素和嘌呤类似物。  相似文献   
2.
成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HL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Imashuku继发性HLH修订标准的2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HLH8例,占30%,其中6例病情危重。肿瘤相关HLH10例,占37%,其中5例T/NK细胞淋巴瘤4例死亡。各种感染(包括曲霉菌、伤寒杆菌、EB病毒等)相关HLH5例,占19%,1例EB病毒感染者死亡。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4例,占14%,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佳。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2%组与≥2%组在病因构成、血小板数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成人HLH多为继发性,应尽可能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危重患者宜尽早采用免疫化疗或尝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的高低不影响H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氨基酸氧化酶( DAAO)/D-丙氨酸(D-Ala)系统用作自杀基因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HT5"SS〗以D-Ala杀伤稳定表达DAAO和绿荧光蛋白(GFP)的高致瘤性K562e单克隆细胞K DfGd、KDfGC,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 2和Lowry法测定细胞蛋白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GFP的荧光强度.结果:在25 mmol/L D-Ala作用下24 h即可完全杀死KDfGd细胞,当 D-Ala为20 mmol/L时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杀伤率由64%增加至96.8%,而D -Ala≤15 mmol/L时杀伤率增加不明显.低于20 mmol/L,D-Ala 对K562e几乎无杀伤作用.培养上清的H2O2变化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结论:DAAO/D-Ala系统可能是通过产生H2O2发挥杀伤转基因K562e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BT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近期疗效,有效生存率。方法按随机抽样将65例复发、难治性MM分为二组:DBT组(35例),采用DBT方案治疗;VAD组(30例),采用VAD方案治疗,并观察各组的疗效、有效生存率。结果二组CR、达PR的平均疗效程数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进展率、达PR的中位时间、1年及18个月EP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DBT组明显优于VAD组。结论DBT组在近期疗效、有效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等方法均优于VAD组,其毒副作者轻,是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D-氨基酸氧化酶(DAAO)/D-丙氨酸(D-Ala)自杀基因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转录病毒转染技术获得稳定表达DAAO的高致瘤性K562e单克隆细胞KDfGC,用PCR、原位杂交技术对DAAO基因修饰的KDfGC、不同比例DAAO表达阳性与阴性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2水平。结果 PCR和原位杂交分析证明DAAO基因已整合至细胞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KDfGC与未转基因的原肿瘤细胞相比,生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12.5/L D-Ala作用24h即可杀死近90%的KDfGC细胞,而且D-Ala达到一定有效浓度杀伤效率可成倍提高。上清的H2O2产生水平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KDfGC与不同比例的K562e细胞混合时,被15.0mmol/L D-Ala杀死的细胞比例不超过KDfGC细胞的比较。结论 DAAO/D-Ala系统可有效杀伤K652e白血病细胞,在该模型未观察到明显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
移植物中含有肿瘤细胞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人造血干 /祖细胞表面表达CD3 4抗原 ,而许多肿瘤细胞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不表达CD3 4抗原 ,采用纯化的自体CD3 4 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等肿瘤 ,可能达到净化移植物的目的。我们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 4 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2例取得成功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例 1,男 ,13岁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ⅢA 期 ,原始淋巴细胞性、弥漫型 ,经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 )等方案化…  相似文献   
7.
BLTD方案治疗24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我们以BLTD(沙利度胺、克拉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24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数值,并与血清总轻链(游离+结合)比较,探讨sFLC测定在M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初治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人群sFLC数值,同期测定患者血清总轻链数值,计算sFLC及血轻链结果的K/h比率,其中18例行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检查。结果表明: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数值及K/h比值较正常人群均明显异常(P〈0.01),其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轻链(P〈0.01)。结论: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并结合K/h比率在MM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sFLC检测可作为MM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少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法将其归为前体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文中探讨LBL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对28例LBL患者的瘤组织做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17 ( 10~42)岁.男26例,女2例.首发症状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多见(32.1%),其次胸闷、呼吸困难(28.5%),咳嗽(21.4%).82.1%患者有纵隔肿大,64.2%有骨髓侵犯.Ⅲ~Ⅳ期21例( 76.0% ),T-LBL 26例,B-LBL 2例.TdT和CD99阳性率均为81.2%.平均治疗6个周期,中位生存期9.6个月,Ⅲ~Ⅳ期与Ⅰ~Ⅱ期两组患者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获得长生存,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者均未进行预防. 结论:LBL以青少年男性多见,有纵隔占位或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LBL可能.LBL以T细胞性为主,TdT阴性不能排除LBL诊断.临床分期与预后未见明显相关.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脾边缘带淋巴瘤(SMZL)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男性老年(75岁)SMZL患者的外周血、骨髓及脾脏标本,分别采用光镜、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HG显带核型分析及PCR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果:本例患者肿瘤细胞CD20、CD43、bcl—2表达阳性,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脾脏白髓,致套区和边缘带完全被肿瘤细胞取代。骨髓细胞无异常核型。脾脏有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骨髓和外周血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无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结论:对脾进行性肿大不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疑为SMZL;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有助于SMZL的诊断,需排除滤泡中心淋巴瘤和套区淋巴瘤;脾切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