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术后镇痛效果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不同时刻[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术中1h(T3)、手术结束即刻(T4)、拔管即刻(T5)]炎性因子水平、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T1、T2、T3、T4时刻MAP及HR水平均高于T0时刻(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术后疼痛程度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术前5 min静脉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术前5 min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自控镇痛(PCA)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33±1.25)min比(10.05±1.62)min,t=6.177,P0.001]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17±2.48)min比(20.32±3.16)min,t=7.592,P0.001]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麻醉维持时间[(8.43±0.86)min比(7.29±0.92)min,t=6.652,P0.0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1.45±0.21)分比(1.51±0.24)分,t=1.383,P=0.170]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1.78±0.33)分比(2.29±0.41)分,t=7.121,P0.001]、术后6 h[(2.56±0.37)分比(3.62±0.48)分,t=12.853,P0.001]、术后12 h[(3.53±0.39)分比(4.75±0.51)分,t=13.964,P0.001]、24 h[(4.62±0.64)分比(5.90±0.76)分,t=9.467,P0.001]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PCA用药剂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例(7.41%)比14例(25.93%),t=6.667,P=0.0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可提高麻醉阻滞效果,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氧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 1(HO-1)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00 mg·kg-1)、右美托咪定低(40 mg·kg-1)、高(80 mg·kg-1)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高氧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并于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qd,持续7 d。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肺/体比值、肺损伤评分、血氧分压(PaO2),小鼠肺组织中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胱天蛋白酶 1(caspase 1)、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18(IL 18 )蛋白水平。制作肺部HE染色切片,观察肺损伤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体比值、肺损伤评分、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IL 1β、IL 18、caspase 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aO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肺/体比值、肺损伤评分、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IL 1β、IL 18、caspase 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aO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肺泡组织结构正常,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胶原蛋白沉淀;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肺泡壁明显增厚、破裂,可见中性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肺间质可见较多胶原蛋白沉淀;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结构基本正常,有少量中性细胞侵润,几乎无胶原蛋白沉淀。 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高氧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进而抑制IL 1β、IL 18、caspase 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有研究~([1-2])表明,老年患者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程度显著增加,且自身调节能力降低,且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故拔管期间若未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则可能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降低苏醒质量。右美托嘧定为高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应用于无明显禁忌的老年患者可稳定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作用,且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嘧定对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5例患者按意愿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施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施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较短,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适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6.
王华庆  徐卫平  徐晖  符新春 《新医学》2010,41(4):228-231
目的:研究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浆部分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变化和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内前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患者,吸入异氟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身麻醉。于手术开始前,开始后20、40、60、80min抽取动脉血4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强啡肽A(DynA)的水平。手术开始前、开始后8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2.5ml,分离淋巴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前强啡肽原(PPD)和前脑啡肽原(PPE)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血浆β-EP和LEK水平均较手术开始前升高(P〈0.05);DynA水平在手术开始后20、40min较手术开始前升高(P〈0.05);手术开始后80min淋巴细胞PPD/β-actin和PPE/β-actin较手术开始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外周血阿片肽水平升高,一些前阿片肽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符新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53-1854
产程中的疼痛不仅导致产妇焦虑并且可以导致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所以产科镇痛有其重要的意义。理想的分娩镇痛应具备以下特征:(1)对母婴影响小。(2)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镇痛要求。(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4)产妇清醒,可配合生产过程。(5)必要时可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对颅脑手术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D组给右美托咪定,M组给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比较胃液p H值、血浆皮质醇(CS)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D组溃疡发生率低于M组,术后24、48小时血浆CS、术毕及术后12、24、48小时NE浓度均低于M组,胃液p H值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及产后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倒,观察组为有分娩镇痛要求且无麻醉禁忌症的单胎足月的初产妇,对照组为同期选择拒绝接受分娩镇痛的同类产妇。观察组在产妇宫口开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照组未行硬膜外镇痛,记录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T1)、第二产程(T2)及第三产程(B)的疼痛及宫缩情况;放免法测定产前产后24h(T4)、48h(T5)的血浆催乳素的浓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rrI和B时宫缩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T2时观察组宫缩压力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宫缩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比较,两组PRL在T4、R时均显著升高(P〈0.05),T4时,观察组PR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达到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可引起子宫收缩力一过性下降,且能早期增加血浆催乳素的分泌,但对分娩过程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文伟  叶克平  王丽姝  叶琦刚  符新春  王华庆 《浙江医学》2016,38(15):1250-1252,129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单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全麻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46例和对照组(C组)45例。两组均常规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诱导前10min,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针,负荷量0.5滋g/kg,再分别恒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针0.5滋g/(kg·h)至术毕前30min;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h(T1)、手术结束后12h(T2)及24h(T3)时各采集右颈内静脉血5ml,采用ELISA测定HMGBl、TNF-α、IL-6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瑞芬太尼针和丙泊酚针用量明显减少(P<0.01),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NF-α、IL-6和HMGB1水平在T1、T2、T33个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D组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在T1、T2、T33个时点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抑制单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