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BPR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为期12周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在治疗和护理前及12周后,采用大体评定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和护理12周后,大体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上的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组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认知作业训练治疗2个月,对照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常规工娱疗法治疗2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连线测验A和B、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神经认知功能测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PANSS量表总评分[(59.82±8.41)、(59.45±9.05)分]及阴性症状量表的评分[(16.67±3.20)、(17.08±3.2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PANSS总评分(70.23±7.62)、(68.32±10.14)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21.46±3.26)、(20.82±4.21)分]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各项的减分程度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治疗后,研究组连线测验A测验成绩[(44.14±17.51)分]和B测验成绩[(96.47±34.4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51.76±21.18)和(114.31±35.76)分]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连线测验A测验成绩和B测验成绩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rt;0.05)。③治疗后,研究组WMS再认和WMS再生两个分测验成绩[(8.21±3.96)、(10.24±3.52)分]较组内治疗前[(5.83±3.12)、(8.63±3.4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MS再认和WMS再生两个分测验成绩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rt;0.05);研究组测验成绩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④治疗后,研究组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正确数和分类数成绩[(87.82±23.21)、(23.20±11.5)、(23.14±42.00)、(4.80±0.76)]较组内治疗前[(78.20±21.40)、(28.87±10.21)、(21.54±26.50)、(4.26±0.08)]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WCST测验总测验、持续错误数、正确数和分类数成绩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rt;0.05);研究组的测验成绩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测验任务成绩,改善患者部分认知领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将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工娱治疗,B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引导式教育训练;第二阶段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C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与其家属一起接受引导式教育训练。训练时间均为4周;比较干预前后3组患者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评估得分。结果第一阶段A组和B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病耻感评估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B组患者自我病耻感评估得分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干预后C组患者及家属组自我病耻感评估得分低于干预前,C组患者自我病耻感评估得分低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与家属共同接受引导式教育训练可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病耻感。  相似文献   
5.
章小彩  李琳  朱小英  李凤苹  孙榕英   《护理与康复》2016,15(12):1126-1129
目的观察团体游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16周团体游戏干预,并在干预前后采用情绪-社交孤独感问卷、阴性症状量表和阳性症状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情绪一社交孤独感问卷总分及情绪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立、社交孤独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症状量表中情感平淡或迟钝、兴趣-社交缺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游戏能有效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和部分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章小彩  李琳  张丽萍  张玲玲   《护理与康复》2017,16(2):159-162
目的观察口香糖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20例、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在康复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认知矫正训练,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在进行认知矫正训练时咀嚼口香糖,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工娱治疗。每周训练3次,每次1 h,持续4周。干预前后采用多客体追踪实验范式评估患者的注意功能。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在追踪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香糖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的干预方法对注意功能的改善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刺绣作业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刺绣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刺绣作业疗法,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评定。结果生活质量总分治疗前(37.78±8.10)分、治疗后(57.45±8.13)分,t=15.99,P=0.00。结论刺绣作业疗法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