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M)是真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1 ] ,现将我科从 1973~ 1999年确诊为 CM住院的病人随机抽样 38例作以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6 .5±12 .7岁 (9~ 6 3岁 )。病人均具有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 (CSF)的改变 ,并经病原学证实。病程多 >1个月 ,最长 3年。本组患者居住农村 2 3例 ,城市 15例。入院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10例 ,化脓性脑膜炎 4例 ,病毒性脑膜炎 2例 ,头痛、颅高压待查 11例 ,院外或本院门诊腰穿确诊为 CM收住院仅 11例 ;伴有间质性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4.
张俊芳  程琼  丁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0):1958-196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液(NGD)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GD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梗死体积、病理组织损伤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NGD能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减少梗死体积(P<0.05或0.01)。NGD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3d后的病理组织学损害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神经生长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行allo-HSCT并在移植后诊断为cGVH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allo-HSCT后初次诊断cGVHD至确诊后9个月。收集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确诊cGVHD时以及确诊后3、6和9个月临床资料,并采用第4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FACT-BMT V4.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对allo-HSCT并发cGVHD患者确诊后3个月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及患者年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最终纳入247例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其中111例为轻度cGVHD,104例为中度cGVHD,32例为重度cGVHD,三组患者原发病及移植时间构成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6和44.456,P均<0.05)。轻、中、重度cGVHD组患者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干细胞移植模块得分以及FACT-BMT V4.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1.184、16.277、22.695、27.014、60.112和64.645,P均<0.05)。截至2021年6月,247例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8(246,1 867)d,其中68.4%(169/247)患者经系统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获得CR/PR患者确诊cGVHD时以及确诊后3、6、9个月FACT-BMT V4.0总分分别为152(111,183)、124(95,154)、129(100,157)和152(120,182)分,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4.113,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GVHD严重程度及糖皮质激素耐药是影响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确诊后3个月生活质量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FACT-BMT V4.0在allo-HSCT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cGVHD严重影响allo-HSCT后患者生活质量,且与cGVHD严重程度及糖皮质激素耐药密切相关。经治疗后获得CR/PR者FACT-BMT总分呈动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247例,总结颅脑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进行缺血性卒中的改良TOAST病因分型。结果影像学单发病灶、前循环供血区病灶为著。改良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25.9%,心源性栓塞型占16.6%,小动脉闭塞型占21.6%,其他病因型占11.3%,不明病因型占24.7%。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病因分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不明病因型。18~35岁以其他病因型、不明病因型为著;36~45岁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型为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对6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其疗效,分析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13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明显降低,3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5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脑出血,2例分别在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仍值得我们警惕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牛膝活性提取物(ABPPk)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通过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 Qwin软件测量不同浓度ABPPk处理24 h对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和突起分支的影响;通过突触结合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双标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Qwin软件测量ABPPk(250 ng/ml)处理7d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定量分析不同浓度ABPPk作用24 h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7d对PSD-95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ABPPk(250 ng/ml)作用不同时间对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水平的调节.分析ABPPk对海马神经元的作用与ERK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k可有效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BPPk能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GAP-43和PSD-95蛋白表达,作用5 min即能显著上调ERK磷酸化水平,作用15 min ER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PD98059可抑制该过程.结论:ABPPk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突触形成,上调GAP-43和PSD-95蛋白水平,其作用可能与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及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为此,笔者测定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u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D-二聚体含量,并与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研究分析凝血纤溶机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神经生长液(NGD)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GD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连续20天。采用电刺激法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测量堵塞时间。体外实验采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全血血小板聚集法,观察NGD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高、中剂量NGD可有效抑制电刺激致大鼠颈动脉形成的血栓及体外全血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有效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