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三维及四维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已成为研究胎儿心脏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其多种成像模式可提供更多结构及血流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STIC技术的反转模式可更清晰、准确地呈现心室腔和血管腔的立体结构。本文就其在胎儿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小脑表面叶裂随孕周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孕16~32周正常胎儿小脑叶裂数目参考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无结构异常的644名妊娠12~32周的单胎孕妇,按孕周分为2个时间段观察:孕12~15周为阶段1,孕16~32周为阶段2,在二维图像上观察原裂、水平裂的显示情况并计数孕16~32周小脑原裂之前、原裂与水平裂之间、水平裂之后的叶裂数目及总数目,并分析其形态变化。随机抽取40名阶段2胎儿行叶裂数目两测量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建立阶段2胎儿小脑叶裂数目的参考值范围,采用Spearman相关行叶裂数目与孕周的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拟合方程。 结果叶裂数目的计数两观察者之间的重复性检验一致性较好(ICC=0.969,P<0.001)。各散点图显示正常胎儿小脑原裂之前、原裂与水平裂之间、水平裂之后叶裂数目及总数目与孕周呈正相关(r=0.863、0.698、0.831、0.932,P均<0.001)。建立了各区域叶裂数目及总数目与孕周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原裂之前、原裂与水平裂之间、水平裂之后叶裂数以及总数目与孕周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74X-0.014X 2 -12.65,Y=0.362X-0.005X 2 -4.843,Y=-0.125X+0.006X 2 +0.285,Y=1.800X-0.024X 2 -22.904。 结论利用产前超声可以较好地观察胎儿小脑表面叶裂并对其发育情况作出初步评估。胎儿小脑表面叶裂数目的正常参考值以及形态变化规律能为产前超声评估小脑皮质发育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4例经皮穿刺确诊的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肝脓肿的CT表现均为较正常肝组织为低的低密度灶,肝脓肿的环靶征和脓腔内气体为CT诊断的特征性征象.肝脓肿的病因诊断包括化脓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胆源性肝脓肿和肝癌经肝动脉途径栓塞治疗术后癌灶脓肿等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论 肝脓肿行CT检查,可提高对肝脓肿诊断正确率,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崔光彬  宋立军  秦越  杜滂  陈宝莹 《医学争鸣》2007,28(12):1077-1077
1病例报告 男性,40岁,体检发现胸骨占位1 d而入院,平素体健.查体:剑突处有轻度压痛.行胸部X线(胸骨侧位分层)见胸骨体下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其上下骨质略有硬化,胸骨前下缘骨皮质中断(图1A).诊断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不除外恶性骨肿瘤;CT见胸骨体下部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相应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图1B),诊断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MRI见胸骨体下部膨胀性改变,呈低信号影,边界较清(图1C),诊断为胸骨下段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手术所见:胸骨下段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被压迫变薄,病变未突破骨皮质,髓腔内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呈分叶状,病理诊断为胸骨体下段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5.
产后子痫性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兰英  秦越  李强  雄晓双  白云亮  王玮 《医学争鸣》2008,29(17):1586-1589
目的:探讨产后子痫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24 h内发病的14例子痫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产后血压正常者4例,临床均以抽搐而行颅脑MRI检查,其中DWI及增强扫描各4例,SWI扫描2例.结果:MRI示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白质,脑内其它区域亦可受累,呈基本对称分布.T,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扫描中3例均为高信号,1例病灶呈高、低两种信号.增强扫描除1例线状强化外,余均未见明显强化.SWI扫描中1例呈颅内多发点状出血,平扫并没显示.结论:MRI检查能够明确产后子痫患者脑部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同时有助于解释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并纠正既往将其等同于高血压脑病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椎体脂肪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体骨脂肪瘤罕见,我科2005-02—2005-06检查中发现2例,报告如下。例1女,32岁,腰痛1年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MRI表现:L3椎体大部呈短T1、长T2信号,与正常骨髓结构分界清晰,病变累及左侧椎弓,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病变呈低信号影。轴位见病变内多个点、线样低信号影,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图1~4)。CT表现:L3椎体形态未见异常,椎体内病变呈低密度改变,内有粗大的骨嵴影(图5),病变与正常骨髓交界处骨质有轻度硬化边。MRI诊断:椎体脂肪瘤(L3)。例2女,71岁,左下肢疼痛、麻木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麻木1年。查体: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稍低,T5以…  相似文献   
7.
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临床随访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1例骨梗死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结合骨梗死早、中晚期病理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梗死早期X线、CT阴性或仅局部骨小梁模糊,MRI表现为骨梗死灶中心区呈等至短T1、T2信号改变,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长T2信号带,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与正常骨髓间有充血水肿;中晚期X线、CT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及不规则骨质硬化和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信号带。最后MRI呈长T1、短T2信号影,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或骨化。结论 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MRI发现早期病变较平片和CT敏感,中晚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而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秦越 《当代医学》2009,15(32):76-7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后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8例外伤后硬脑膜下积液病例,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进行讨论。结论外伤后硬膜下积液大多愈合良好,在手术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蛛网膜下腔造影的结果区分为蛛网膜外和蛛网膜下腔两种,后者引流治疗效果差,更宜于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例1孕妇,29岁,孕2产0,因妊娠37+3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全身皮肤增厚转诊至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会诊中心会诊。孕妇平素月经规律,定期产前检查。妊娠12、24、30周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均为双脐动脉。会诊超声发现:胎儿全身皮肤水肿(图1);胆囊壁水肿(图2);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图3);颅内结构模糊(脑水肿,图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MS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MMSP认识.方法 报道1例10岁男性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MMSP,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例肿瘤影像表现为位于左侧大腿中上段后内侧肌间隙内,并以股骨内后侧为中心包绕左侧股骨1/2周长.病变T1WI呈稍高不均匀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影,病变累及邻近左侧股骨髓腔及大收肌,并以局部骨皮质缺损处向软组织块内发出放射样线样短T2信号影.结论 MSSP非常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其确诊还是要依据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