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法莫替丁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101例HP相关性溃疡患者被分为2组分别予法莫替丁+胶体铋剂(CBS)+阿莫西林(AMO)三联2周(A组,50例)和4周(B组,51例),所有溃疡病患者再以法莫替丁20mg,2次/d,胶体铋剂110mg,1次/d,维持治疗6周(A组)或4周(B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电子胃镜并作HP试纸检查。结果三联2周法的HP根除率为(46/50)92%,溃疡治愈率(48/50)96%,B组HP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分别为(49/51)96.078%和(50/51)98.039%,P〉0.05,2组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法莫替丁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以法莫替丁为基础的2周三联疗法,具有根除HP时间短、方便、安全、价廉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的诊断及CT表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收集1986~1998年经纤维结肠镜或/和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28例病例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为100%,CT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0%,CT可见癌变部位肠壁增厚、僵硬、浆膜面毛糙、肠腔狭窄,肿块较大时其内还可检出小气泡或/和液体,Ⅲ期以上结肠癌尚有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论: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CT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及甲状腺癌的 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1 986~ 1 99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6例甲状腺瘤和 1 3例甲状腺癌进行 CT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形状、边界的 P值 <0 .0 1 ,密度的 P值 <0 .0 5,部分腺瘤可显示瘤周完整强化环和 /或瘤内强化结节 ,腺癌可见瘤壁强化结节及邻近组织的侵犯和转移。结论 :CT在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喉癌的CT分析(附7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喉癌为喉部最常见恶性肿瘤 ,CT检查不仅能直观显示肿块 ,且对肿块的深层浸润、软骨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均能准确估计 ,因而已成为常规、有效的检查方法。本文收集我院 1986-0 4~ 2 0 0 0 -12具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 78例喉癌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不同部位喉癌的CT表现特点及CT诊断尚存在的问题。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中 ,男 75例 ,女 3例 ,男女之比为2 5∶1;年龄 3 3~ 81岁 ,平均 5 9岁。临床表现为声嘶 5 7例 ,声嘶伴吞咽困难 5例 ,咽部不适并渐进吞咽困难 9例 ,颈部包块 6例 ,反复咯血 1例。CT扫描前经喉镜活检获病…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讨论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能力。方法:21例行全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90ml,流率3ml/s,延迟25s,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阴影显示、容积显示与仿真内镜处理。结果:各种后处理方法中,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能最佳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容 积重建的能力与最大 密度投影法近似,表明阴影显示和仿真内镜各有优势,多平面重建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显示能力不足。结论:最大密度投影法和重建能较好地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肉瘤的CT诊断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 1 男 ,3 9岁。尿频、尿急并腰痛半年入院。直肠指检 :前列腺Ⅲ°肿大 ,质柔韧 ,表面光滑 ,无压痛。血清PSA阴性。CT平扫示前列腺呈椭圆形增大 ,约 12 .2cm× 9.7cm× 9.0cm ,边缘光整 ,密度均匀 ,CT值 3 5HU ;直肠、膀胱受压变形 (图 1)。手术见前列腺巨大肿块 ,呈鱼肉状 ,质韧 ,与直肠、膀胱壁均有粘连。病理诊断 :前列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例 2 男 ,42岁。间歇性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3个月入院。直肠指检 :前列腺Ⅲ°增大 ,质韧 ,无压痛。血清PSA阴性。CT平扫示前列腺呈球形增大 ,向上突入膀胱 ,约 8.8cm× 9…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上肢多发性静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肢静脉瘤是四肢深或浅静脉局限性的囊状或瘤样扩张,是1种少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腘静脉瘤报道多见。就笔者所检索到的文献,上肢静脉瘤报道的很少,目前未见到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血管造影诊断上肢多发静脉瘤的报道。笔者利用MS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左上肢多发性静脉瘤1例,并经传统静脉穿刺造影证实,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外淋巴瘤大多发生于咽淋巴环、胃肠道和纵隔等部位,发生于甲状腺的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少见,临床上常难与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鉴别。笔者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的PTL,对其CT灌注特点与病理表现作一对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晚期常突破包膜侵犯邻近器官和转移,CT诊断不难,但早期癌灶位于前列腺包膜内时,CT常常误诊。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为癌,但术前CT误诊17例的包膜内前列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CT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包膜内癌,年龄 52~82岁,平均70岁。临床症状:尿频、排尿困难16例,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血精1例。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并触及结节10例、质硬4例,增大并质韧3例。B超:检查10例,均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其中2例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胶体铋剂(CBS)与不同剂量的氨苄西林丙磺舒(Ampicillin and probenecid capsules,APC)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试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疗效观察。方法188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单独用CBS4110mg4周、单独用APC0.75g组2周、CBS110mg+APC0.75g组、CBS110mg+APC0.5g组、CBS110mg+APC0.25g组)每组服药CBS110mg4周+APC2周。结果HP根除率分别为25%、84%、100%、98%和66%,活动性胃炎消退率分别为19.4%、62.5%、94.1%、91%和78.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3%、12%、6%和5%。结论CBS110mg+APC0.75g及CBS110mg+APC0.5g组HP根除率及活动性胃炎消退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但CBS110mg+APC0.75g组、CBS110mg+APC0.5g组两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HP根除率可达95%以上,活动性胃炎消退率可达94.1%~91%,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至12.6%,是较理想的根除HP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