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及认知训练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VR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MMSE评分[分别为(27.00±2.00)分和(25.44±2.23)分]、LOTCA定向评分[分别为(7.50±0.71)分和(6.28±1.23)分]、知觉评分[分别为(21.80±1.47)分和(19.94±2.69)分]、视运动组织评分[分别为(23.30±2.17)分和(20.00±3.31)分]、思维运作评分[分别为(16.80±3.00)分和(14.61±2.52)分]及注意与集中评分[分别为(3.94±0.24)分和(3.89±0.2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LOTCA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4个子项目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2月-10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定营养状况。按HAMA-14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按HAMD-24评分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合并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焦虑组危险因素为:居住农村(OR=4.662,95%CI:2.237~9.714)、不规律服药(OR=2.388,95%CI:1.394~4.091)、营养不良(OR=2.000,95%CI:1.062~3.766);抑郁组危险因素为:独居(OR=6.253,95%CI:2.383~16.408)、营养不良(OR=4.835,95%CI:2.558~9.142)。结论居住农村、不规律服药和营养不良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而独居和营养不良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被定义腰骶部的急、慢性疼痛,通常包括肋骨下缘至臀下皱褶以上的疼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1].近年来,慢性下背痛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人群致残率和医疗成本.研究表明,人群中下背痛的终生患病率高达85%[2].LBP通常被分为特异性、神经根性与非特异性.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被认为是一种无法用某种特异性病理因素(例如感染、外伤、肿瘤、脊柱畸形、神经根压迫等)解释的下背痛.有研究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NLBP均与腰腹部肌肉疲劳、收缩能力的下降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但其具体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A组采取揿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联合组采用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GMFM-88)各功能区(A~E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步长、步速、步宽)、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躯干前后标准差、躯干左右标准差及躯干总标准差)、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内收肌及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及儿科生活质量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PedsQL)各项评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后GMFM-88各功能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及Peds QL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CNLBP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集患者两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及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本研究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竖脊肌、多裂肌RMS及MF痛侧与对侧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发现2组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RMS较治疗前明显增高,M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痛侧竖脊肌、多裂肌RMS[分别为(33.65±6.43)μV、(28.46±4.54)μV]均较对照组增高,MF[分别为(77.45±13.08)Hz、(68.30±8.61)Hz]均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4±0.81)分、(2.04±0.61)分]及JOA评分[分别为(23.40±1.58)分、(25.76±1.2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腰部核心肌群控制能力,提高脊柱稳定性,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情绪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下背痛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及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及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4d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医师协会(JOA)下背痛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SAS、SDS、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41.69±5.79)分和(46.79±4.25)分]、SDS评分[分别为(35.94±7.82)分和(42.95±8.22)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9±0.54)分和(3.42±0.60)分]及JOA评分[分别为(25.31±1.64)分和(24.00±2.2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疗效指标均以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理疏导及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下背痛伴情绪障碍患者不良情绪,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下背痛(Lowbck pain,LBP)是现代生活中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5年流行病学的相关统计表明,80%的人一生中都曾有过腰痛的体验,我国下背痛患者已超过2亿,且多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下背痛相关的功能障碍是目前世界上首要致残原因之一[1].导致下背痛的原因很多,病理机制复杂,其中腰部肌肉的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可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使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揿针疗法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及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北省儿童医院2022-01—2022-12收治的105例小儿脑瘫流涎合并构音障碍的患儿为对象,口肌训练组52例,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53例。评价2组患儿流涎治疗效果、教师流涎分级(TDS)及构音障碍治疗效果。结果 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流涎总有效率(96.23%)高于口肌训练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教师流涎分级低于口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构音障碍总有效率(90.74%)高于口肌训练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及构音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改善患儿的构音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陈玲  崔玲玉  王泽熙  檀晓娜  岳玲 《西部医学》2023,35(12):1817-1821
目的 探讨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染色体特征,并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81例GDD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对患儿染色体进行分析。全部患儿随访1年,依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分析GDD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81例GDD患儿中检出非良性CNVs 59例,检出率为32.60%(其中致病性CNVs为25.41%,可能致病性CNVs为5.52%,临床意义不明CNVs为1.66%);良性CNVs为67.40%。随访1年,181例患儿经治疗后预后不良142例(78.45%)。预后不良组患儿首诊年龄高于预后良好组,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致病性CNVs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出生方式、宫内感染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高、新生儿黄疸、早产、HIE、致病性CNVs是GDD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经全外显子测序+CNVs进行染色体分析可明确GDD患儿遗传学病因,且GDD患儿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为首诊年龄、新生儿黄疸、早产、HIE及致病性CN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