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免疫治疗研究在肺癌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然而临床研究入组人群具有高度选择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世界人群。真实世界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与临床研究的一致,何时应用,选择单药还是联合治疗,老年、PS≥2分、自身免疫疾病、使用激素、脑转移等特殊人群的应用,以及疗效标志物的选择,疗效评估标准,不良反应的管理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本文通过真实世界数据与临床研究的比较,对真实世界免疫治疗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加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d为一周期,对照组应用DCF方案化疗。至少在2次化疗之后复查胸部、腹盆腔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近期疗效的评价,观察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5%)与对照组(5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7)。但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重症肿瘤不是指终末期肿瘤,而是指因各种急、慢性合并疾病或肿瘤本身原因或治疗不良事件所导致的患者体力状况(PS)评分阶段性地处于2~4分,但是存在极大可能性通过动态精准检测,结合现有生命支持技术和肿瘤治疗手段协同处理后,得到生存获益和(或)PS评分改善的肿瘤患者。老年肿瘤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治疗耐受性较差,依从性不佳,且其治疗方案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易发展为重症肿瘤。老年重症肿瘤的管理基于3种基本诊疗技术:动态精准检测、强大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巧妙应用现阶段抗肿瘤治疗手段。具体临床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瘤种特点采用以下灵活、个体化的诊疗策略,包括“癌病同治”“基于PS评分的抗肿瘤药物升降级”“动态精准检测”“巧妙联合、增效减毒”“全局观”“老年用药,安全优先”和“多学科参与,个体化、综合化治疗”等。该文介绍老年重症肿瘤概念和管理理念,旨在提高其识别率,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其中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A组)18例,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B组)22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化疗毒性分级标准(NCI-CTC AE)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40例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经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 17例,稳定16例,进展7例,客观有效率(ORR)42.5 %(17/40),疾病控制率(DCR)82.5 %(33/4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5.3个月,1年生存率63.2 %(24/38)。亚组分析A组与B组相比,ORR分别为44.4 %(8/18)、40.9 %(9/22),DCR分别为83.3 %(15/18)、81.8 %(18/22),PFS分别为5.5、5.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4.7 %(11/17)、 61.9 %(13/21),前者均高于后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1、2级。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能耐受,可推荐作为体力状况(PS)评分较好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置入内支架治疗癌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3 0例癌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其中 12例放置了引流管 ;18例放置了胆道内支架。结果 :3 0例均穿刺成功。血胆红素7~ 10天内从 (2 3 .4± 16.2 )mg/dl降为 (15 .7± 8.8)mg/dl。生存期 8~ 12个月。其中并发症感染 4例 ,内支架再狭窄1例。结论 :癌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入院收治的60例肺鳞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予以化疗,采用 ELIS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患者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血清 VEGF, SCC-Ag和CYFRA21-1的水平;并在化疗2周期后参照实体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有效组血清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413±114 pg/ml和14.7±9.6 ng/ml,化疗1周期后血清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272±131 pg/ml和10.8±7.1 ng/ml,化疗后明显下降(P值均<0.01)。进展组血清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472±207 pg/ml和18.9±17.6 ng/ml;化疗1周期后血清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537±219 pg/ml和21.5±20.2 ng/ml,化疗后明显上升(P值均<0.01)。稳定组血清 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419±246 pg/ml和17.0±12.9 ng/ml;化疗1周期后血清 VEGF和CYFRA21-1水平分别为421±252 pg/ml和16.8±11.7ng/m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血清 SCC-Ag水平在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CYFRA21-1水平变化与肺鳞癌化疗疗效变化相关(t=5.86,P<0.001;t=2.26,P=0.027),而血清 SCC-Ag水平与肺鳞癌的化疗效果变化无明显相关(t=1.52,P=0.133)。结论血清 VEGF和CYFRA21-1表达水平变化与肺鳞癌化疗疗效相关,能够提前了解化疗效果,联合检测血清 VEGF和CYFRA21-1对评估中晚期肺鳞癌化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铁蛋白(SF)水平变化在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测定85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血清VEGF、CEA、CA19-9和SF的水平;并在化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化疗有效组血清VEGF、CEA、CA19-9和SF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进展组血清VEGF、CEA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上升(P<0.05);稳定组血清VEGF、CEA、CA19-9、SF及进展组血清CA19-9、SF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VEGF、CA19-9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SF与化疗疗效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19)。结论血清CEA、VEGF、CA19-9水平变化与胃癌化疗疗效相关,其检测有助于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T”型管窦道取石钳和(或)网管篮取胆道残留结石的经验。12例先行“T”型管造影,拔除“T”型管,用取石钳取出和(或)引我管,套住结石一并取出,再行“T”型管再置术。结果11例成功取出残留结石,1例失败。认为经“T”型管窦道取石钳和(或)网管取胆道残留结石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 2 031 例免疫治疗患者,CIP发生率为7.2%(147/2 031),重症率为2.6%(52/2 031),致死率为0.4% (9/2 031)。其中CIP人群中重症率为35.4%(52/147),死亡率为6.1%(9/147)。与非CIP患者相比,CIP多见于男性、老年(>65岁)、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各亚组CIP发病率的对比中,男性、老年(>65岁)、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真实世界CI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48 d,具有双高峰的特点,即免疫治疗后60~90 d及150~210 d是发病的双高峰时间段。CIP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季高发。治疗的患者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本研究中CIP的免疫抑制治疗率为76.2%,治疗后97.9%轻症CIP患者能预后良好,81.2%重症患者能在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有17.3%重症患者因CIP死亡。结论:真实世界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时总人群CIP发生率为7.2%,重症率为2.6%,致死率为0.4%;其中CIP人群重症率为35.4%,死亡率为6.1%。CIP中位发病时间有双高峰特点,且秋冬季高发;男性、老年、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CIP发病率较高。大部分CIP患者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胰腺癌12例,转移性癌10例,肝门部肝癌9例,胆管癌4例.结果 26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1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1枚金属内支架;28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7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3例,无出血性休克病例;感染4例,1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8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7例,无腹腔内脱管;瘘口渗漏3例;电解质紊乱2例;胰腺炎1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引流管阻塞1例;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1例.无气胸、肝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