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50例病人中,术后13例(26%)发生PIS。术后PIS组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05~6.828,P<0.05)。结论 PIS为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随着下肢动脉旁路手术广泛开展和人工血管性能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不断提高。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应用袖状接头碳涂层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于股.胭动脉旁路手术1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主动脉瘤(AAA)发病率很高,其最重要特点是有破裂倾向,AAA破裂的病死率可达90%。AAA的形成是解剖学、遗传学、环境学和生物化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活性增加和腹主动脉瘤壁炎症可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破坏,在AAA的形成、发展和最终破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MPs和炎症在AAA形成、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及两者在此过程中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瘤(AAA)和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AAA组织(包括6例横径<5.0cm的小AAA,12例横径5.0~7.0cm的中AAA,6例横径>7.0cm的大AAA及6例RAAA)和7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对照组)平滑肌细胞数目及炎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MMP-2和MMP-9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AAA和RAAA组织的平滑肌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小AAA和中AAA(F=97.68,P<0.01)。大AAA和RAAA瘤壁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增多(χ2=6.017、8.813,P<0.05),大AAA组和RAAA组瘤壁的巨噬细胞浸润高于对照组、小AAA组和中AAA组(F=41.05,q=4.014~16.179,P<0.01)。MMP-2在AAA组织中膜平滑肌细胞中表达,MMP-9在AAA组织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AAA各组和RAAA组瘤壁MMP-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11.27,q=3.522~8.241,P<0.01);小AAA组和中AAA组瘤壁MMP-2的表达高于大AAA组和RAAA组(q=3.394~5.226,P<0.01)。中AAA组、大AAA组和RAAA组MMP-9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AAA组(F=7.06,q=4.197~6.114,P<0.05)。结论 MMP-2与AAA的形成及早期扩张密切相关,MMP-9与AAA的持续扩张及破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缺血后肢局部应用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按月龄分为A组(4个月)和B组(16个月),A组又分为A1、A2组,B组又分为B1、B2组,每组10只大鼠.40只大鼠均切断左股动脉,制作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A1和B1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多次注射重组牛bFGF蛋白;A2和B2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取各组大鼠内收肌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内收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 各组大鼠缺血后肢肌内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比较,A1组多于A2组,B1组多于B2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30~3.50,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注射bFGF蛋白可促进肢体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且与月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急诊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RAAA急诊救治过程,并与同期完成的48例择期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切除术在输血量、ICU住院天数、瘤体最大直径和死亡率等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RAAA急诊手术与择期AAA切除术患者比较,围手术期输血量(2980±2712)ml和(580±314)ml;ICU住院天数(6.8±5.7)d和(2.5±1.5)d;手术死亡率32%(8/25)和2.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体直径(5.9±1.4)cm和(5.3±1.4)cm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结论AAA一经发现,应选择尽早择期手术,合理的抢救措施有助于降低RAAA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乳胶凝集法(tinaquant法)测定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0天、2周)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1d。治疗后10d,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后患肢周径的持续下降,D-二聚体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