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ing Pathway,CNP)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CNP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冯娜娜  林美华  王彦芬  王慕卿 《全科护理》2021,19(21):2998-3000
目的:探讨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感染发生的原因,提出对应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处于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均行IVAP.根据化疗期是否发生感染将病人分为发生组58例与未发生组112例,查阅文献并结合医院临床经验纳入导致IVA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0例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发生IVAP感染58例,发生率为34.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糖尿病、IVAP置管时间、IVAP封管液选择、植入路径、化疗方案是影响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植入路径、IVAP封管液选择及IVAP置管时间均为影响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风险与病人自身状况及置入操作均密切相关.应加强监测与防护,尤其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长时间置管者,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置入路径与IVAP封管液选取培训.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比较苄星青霉素2种肌肉注射方法效果。方法 将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75例病人150例次采用自身对照法,同一位病人按传统注射法和改良注射法各注射1次,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改良法能明显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境加载式治疗性沟通培训在肿瘤血液内科临床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境加载式治疗性沟通培训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习的护生各6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护生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性沟通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实境加载式治疗性沟通培训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护患沟通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干预后临床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血液内科临床护生实施实境加载式治疗性沟通培训干预,可提高护生的临床护患沟通能力及护理对象的护患沟通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比较3种婴儿鼻导管给氧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有中度缺氧症状住院的180例婴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3种不同的鼻导管固定方法,比较3种不同鼻导管固定方法的鼻导管滑脱例数、固定时间及婴儿依从性.结果 高举平抬法中鼻导管滑脱和固定时间明显少于其他2组且能提高婴儿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举平抬法能缩短鼻导管给氧固定时间、防止鼻导管滑脱及提高婴儿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闽东地区畲族新生儿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状况及新生儿父母的日常护理能力.方法 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出院时制定延续性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同时将科室的电话告知家属,如有疑问可以打电话咨询;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随访员分别于新生儿出院后1周、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随访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新生儿父母的护理能力及满意度,从而促进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水平,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