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经膝后侧S形切口或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行骨折复位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5-17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结论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安全有效,但限制了膝关节探查,手术前对后交叉韧带究竟是单纯性还是复合性损伤的判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跟骨截骨术治疗,术后常规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国产骨外固定器llizarov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并比较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畸形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期间无畸形复发,常规组患者有2例畸形复发。结论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实施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可明显改善足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畸形复发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于股骨颈头处。[结果]16例患者获随访,3例发生骨不连,发生率8.33%,其余均愈合,愈合时间一般为3~6个月。5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率13.88%。[结论]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同时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2例。结果本组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5例遗留轻度至中度疼痛,1例变换工作,16例步态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跛行,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同时行前后骨盆复位固定是治疗上的更高要求,髂腹股沟入路作为骨盆前方入路,可同时满足前后骨盆环固定的显露要求,骨折复位更直观,术中无须变换体位,方便手术操作,同时避免严重医源性损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9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行膝后内侧直切口或倒“L”形切口,自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腱肌间隙进入;分别采用钢丝、强生2号线、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行石膏托固定4—6周取外固定,结合中药熏蒸、CPM活动、手法等促进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优良率达94.7%。结论要认识到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危害性,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治疗;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充分、层次简单、创伤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辉  弋石泉  殷勇  卿泉  王家洪 《重庆医学》2008,37(9):1017-1017
交叉韧带1区断裂是指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处断裂.临床上,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分修复与重建.本院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1例交叉韧带1区断裂患者行Ⅰ期修复治疗,随访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SH在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行切开复住GSH内固定,其中,C1型18例,C2型6例,C3型2例。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按Merchan评分标准,本组病例治疗优良率96%。结论GSH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4(6~54)周,骨折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4(8~22)周。未见患肢短缩内翻、旋转畸形或内固定螺旋刀片切割,无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1]评价:优15例,良2例。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9例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方法,以提高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19例股骨下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髁支撑钢板内固定.结果 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18个月.根据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18例.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例,良7例,可1例,差2例.结论 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佳,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系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经复苏后进行培养,再以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茜素红染色等方法鉴定成骨细胞分化;取对数生长期的MC3T3-E1细胞,构建shRNA COUP-TFII的质粒载体,以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至MC3T3-E1的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取正常对数生长期细胞根据培养基中所加黄芪甲苷的浓度分为:空白对照组(0μg/ml)、黄芪甲苷低剂量组(25μg/ml)、中剂量组(50μg/ml)、高剂量组(100μg/ml);采用ALP活性检测和钙结节染色法评估黄芪甲苷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以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黄芪甲苷对MC3T3-E1细胞中COUP-TFII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C3T3-E1细胞培养18天后,细胞重叠生长,经茜红素染色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钙结节沉积;阳性对照组及黄芪甲苷处理组MC3T3-E1细胞中ALP活性及钙化结节程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黄芪甲苷处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及黄芪甲苷处理组COUP-TFII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黄芪甲苷处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通过抑制COUP-TFII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