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Period基因的2个亚型Per1、Per2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自发性活动节律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每组6只。LD驯化10d后关闭光源,使小鼠处于自由运行状态(DD状态)。DD驯化10d后将含有MA-782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的混悬液接种于模型组及电针组小鼠左侧腋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成瘤后继续监测节律。7d后电针组小鼠进行电针干预,在CT12时相点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连续电针3d;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在相同时相点CT12采用相同的方法捆绑固定,不予电针刺激。第3次电针后2h处死动物,切取脑部SCN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各组小鼠SCN内Per1、Per2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CN内PER1、PER2蛋白含量。结果荷瘤小鼠SCN内Per1、Per2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趋势,尤以Per2的差异明显(P0.05)。荷瘤小鼠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及电针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12时相点电针百会和长强穴可以升高荷乳腺癌小鼠SCN内Per1、Per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蛋白含量,提示电针对SCN内Per1、Per2等基因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在转录后的翻译水平上,因为蛋白是最终执行功能的分子,这可能是电针调整荷瘤动物节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衰老又称老化,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老化是人体衰老最直接具体的表现。皮肤衰老是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自然老化和光老化。两者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中药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防治皮肤老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皮肤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总结了光老化与自然老化分子机制方面的相似点,并介绍了中药防治皮肤老化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预防治疗及延缓皮肤老化乃至整体衰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中Bmall和Clock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电针对荷瘤动物自发性活动节律影响的正反馈环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加电针、空白加电针4组(每组6只)。针灸加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10d,于CT16相位(即:动物起始活动点后4h)进行电针治疗。所有的小鼠将在最后一次治疗后2h立即断颈处死,在相应部位取材后RT-PCR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的BmallmRNA,ClockmRNA表达要高于模型组,且模型加电针组的BmallmRNA,ClockmRNA表达要高于模型组。虽然上述结果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仍表现出一个改善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在CTl6时相的治疗可升高SCNBmall以及ClockmRNA的表达使之趋于空白小鼠的表达,表明,电针干预可通过直接调控中枢Bmall以及Clock的表达,从而调节正反馈环路进而影响荷乳腺癌小鼠的自发性节律活动,对肿瘤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医疗器械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早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应用于医学,另一方面,把医学知识引入工程学,这种医学(M)和工程学(E)的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医学工程学”,国际上称之为“ME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其视交叉上核( 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及外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TGFα和受体EGFR水平的变化,探讨电针对荷瘤动物自发性活动节律影响的输.出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将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每组6只.LD驯化10d后关闭光源使动物处于自由运行状态,DD驯化10d后开始造模,造模成功继续监测节律7d后进行电针干预.电针组在CT4针刺百会和长强穴,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5Hz,电流0.5mA,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电针3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在相应时相点CT4用同样的方法抓取和固定.第三次电针后2h立即断颈处死动物,在相应部位取材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电针后各组小鼠SCN中TG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外周血清、瘤组织中TGFα水平分别比较,模型组均值均大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均值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后各组小鼠SPZ中EGFR水平比较,模型组均值大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均值小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外周血清、瘤组织中EGFR水平分别比较,模型组均值均大于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均值小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后各组小鼠SCN和外周血清中PK2水平分别比较,模型组均值均小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均值均大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乳腺癌小鼠外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TGFα及EGFR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荷乳腺癌小鼠SPZ中EGFR水平,增高SCN中枢和外周血清中PK2水平,提示电针干预可能通过直接调控中枢和外周PK2水平以及对SPZ中EGFR水平的直接调控间接影响TGFα水平从而影响荷瘤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电针对荷瘦小鼠SPZ中EGFR水平的降低作用也提示电针干预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Meta分析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与卵巢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纳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合并优势比(OR)及其95%CI。结果 共纳入2个队列研究和8个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72,95%CI:1.17~2.52,P=0.006);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史并未明显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07,95%CI:0.86~1.33,P=0.55)。但有2个研究发现复发性PID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结论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论相矛盾;但有关复发性PID的研究均提示随着PID暴露次数增多卵巢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鉴于病例-对照研究自身缺陷及队列研究较少,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尤其是有关复发性或慢性PID与卵巢肿瘤的风险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大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常规超声、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分析(VTIQ)、超声造影超声特征及免疫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2年5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06例IDC患者的多模态超声和临床资料。根据肿块大小,将患者分为>2cm组(55例)和≤2cm组(51例)。分析两组之间肿瘤的常规超声特征(位置、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边缘毛刺征、Adler血流分级)、VTIQ指标[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最小值(SWVmin)、周边平均值(SWV周边AVG)、肿瘤与同切面正常腺体SWV最大值的比值(maxSWVR肿瘤/正常乳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SWVRmax/min)]和超声造影特征(增强程度、增强速度、增强顺序、病灶边缘放射状汇聚、灌注缺损和增强后病灶范围有无增大)的差异,及其与肿瘤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之间病变位置(χ2=6.937,P=0.031)、Adler血流分级(χ2=9.456,P=0.002)、SWV周边AVG(Z=-2.504,P=0.012)、maxSWVR肿瘤/正常乳腺(Z=-2.545,P=0.011)、SWVRmax/min(Z=-2.469,P=0.014)、增强强度(χ2=3.918,P=0.048)、增强后放射状汇聚(χ2=10.403,P=0.001)、增强后病灶面积增大与否(χ2=8.289,P=0.004)及〖JP2〗Ki-67水平(χ2=5.213,P=0.02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JP〗Adler血流分级Ⅱ~Ⅲ级、增强后病灶边缘放射状汇聚、增强后病灶面积增大、高SWV周边AVG、高SWVRmax/min、高maxSWVR肿瘤/正常乳腺乳腺IDC肿块大小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直径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2cm为阈值时)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为临床及超声医师的术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系统评价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VIP、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Med、EMbase(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队列研究,共计580 581位受试者,包括2444例卵巢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参加低体力活动的女性相比,参加中等体力活动的女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有降低的趋势[年龄校正:RR=0.87,95%CI(0.75,1.01),P=0.06;多因素校正:RR=0.97,95%CI(0.83,1.14),P=0.71],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参加高体力活动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校正:RR=1.19,95%CI(0.91,1.56),P=0.21;多因素校正:RR=1.35,95%CI(1.08,1.67),P=0.008];随着久坐时间的延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高等体力活动较低等活动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中等体力活动以及久坐时间对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存在较多混杂因素,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其视交叉上核(SCN) mPer1、mPer2、mCry1、mCry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电针对荷瘤动物自发性活动节律影响的生物钟负反馈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每组6只.LD驯化10 d后关闭光源使动物处于自由运行状态,DD驯化10 d后开始造模,造模成功继续监测节律7d后进行电针干预.电针组在CT4针刺百会和长强穴,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5 Hz,电流0.5mA,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电针3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在相应时相点CT4用同样的方法抓取和固定.第三次电针后2h立即断颈处死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小鼠视交叉上核(SCN)内Per1,Per2,Cry1和Cry2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视交叉上核Per1、Per2、Cry1和Cry2 mRNA表达水平均有降低趋势,电针组Per1、Per2、Cry1和Cy2 mRNA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结论:电针对荷瘤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的调整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CN负反馈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