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现有关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大部分强调应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忽略了全科医生内隐素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仍缺乏评估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的有效工具,开发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GPICRS)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编制GPICRS,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始版量表。于2021年9—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全国选取38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初始版GPICRS对其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验证量表的合理性,基于加权平均法评价全科医生的内隐胜任力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35份(88.2%)。GPICRS由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素养4个维度14个条目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37,Bartlett’s球形检验χ2=592.715、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j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 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以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4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5%(P <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白天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7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 <0.05);两组患者的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5.38%比11.54%,P> 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血清5-HT和BDNF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5.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0例ACI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和对照组(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BI)评分、血浆黏度以及血栓弹力图中最大血块强度(MA)值;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MA值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后15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均较对照组高。P值均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浆黏度和MA值,改善预后,促进康复,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胱抑素C(CysC)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CIS患者为病例组,按照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斑块组(n=27)、稳定性斑块组(n=41)、不稳定性斑块组(n=39);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低分组(NIHSS评分4分,n=36)、中分组(NIHSS评分4-15分,n=45)、高分组(NIHSS评分15分,n=26);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63)和预后不良组(n=44);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tS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Cat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斑块稳定性变差,血清CatS逐渐升高,血清CysC逐渐下降(P0.05)。随着NIHSS评分升高,血清CatS逐渐升高,CysC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atS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患者血清CatS与IMT、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性(r=0.762、0.791、0.708,P0.05),血清CysC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性(r=-0.776、-0.823、0.763,P0.05)。血清CatS、CysC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预后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80、0.838,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22。结论血清CatS、CysC异常改变可能介导了CIS患者斑块形成及进展,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