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5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反应递质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变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创面多侧孔乳腺管持续负压引流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的方式,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手术改进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38例颈淋巴结清除术患者的手术改进方法和临床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02例,淋巴结转移数为1~36枚,平均手术时间为2 h,术中出血量为130 ml,手术并发症为2.2%.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和8 2.1%.结论:改进后的颈淋巴结清除术具有快速、安全、有效、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机制,以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30只,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每次OVA激发后10min,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1mg。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在肺内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 DM Snk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并用Qwin软件计算小气道内棕色区域面积,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分离培养脾脏树突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变化。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表现为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的SP-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CD80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哮喘组小气道内SP-A表达与树突细胞CD80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7,P〈0.01)。结论 皮质类固醇对小鼠哮喘模型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激发肺表面活性蛋白抑制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后神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是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作者采用了脑弥散加权(DWI)和灌注加权(MRPI)磁共振成像,研究心脏手术后有神经并发症的患者脑缺血的类型。 方法和结果 心脏手术后有神经并发症并接受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69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瓣膜置换1例,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修补1列。常见的术后神经缺损表现有脑病(8例,其中4例有神经缺损体征)、视野缺损(2例)、轻偏瘫(3例)以及失  相似文献   
7.
刘俊  成洁  庄珩之  王圣坦  刘晓行 《西部医学》2023,35(9):1282-1286
目的 研究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 (NCOA5)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OC3、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IOSE80,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中NCOA5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高表达NCOA5的卵巢癌细胞SKOV-3 和A2780,各分为si-NC组、si-NCOA5组,并分别转染NC siRNA和NCOA5 siRNA。Boyden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OA5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SKOV-3和A2780细胞中干扰NCOA5的表达均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P<0.05),并促进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抑制细胞中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NCOA5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作为卵巢癌新型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 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 550例、4 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 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oxide synthase,NOS)与浸润性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30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3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的 NOS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抗第8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根据ⅧRAg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 NOS活性(2. 22±1 .39)显著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 29±0 .48)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0 .50±0. 14),P=0 .004,P=0. 000;相应癌旁乳腺组织NOS活性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P=0 .000。2)乳腺癌 MVD计数(40. 53±8. 29)明显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8. 07±4. 90),P=0 000。3)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NOS活性(2 .60±1 .6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 .72±0 .41),P=0 .048,且明显形成更多的微血管,P=0 000。4)乳腺肿瘤组织NOS活性和MVD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ER、PR表达状况无关。5)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与肿瘤 MVD呈正相关,r=0 .494,P=0 .014。结论:1)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MVD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成可促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促其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2)肿瘤微环境中 NO合成增加可能促肿瘤生长。3)NOS活性增加可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0例本院ASA分级Ⅱ~Ⅲ级,CABG预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麻醉完毕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及液体应用,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术毕时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术后24h检测心肌酶谱;术后24h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术毕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显著(p<0.05);两组心肌酶含量术后均升高,实验组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37.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提高冠心病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酶含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