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膀胱尿道阴道瘘(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修补复杂性膀胱尿道阴道瘘的经验。方法 膀胱尿道瘘患者4例,膀胱阴道多发瘘1例,均在手术放大镜下用细线行瘘修补,膀胱颈缺损多层缝合或利用阴道壁修补尿道缺损。结果 5例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6~12个月,排尿均通畅。1例膀胱颈全尿道缺损者咳嗽时有轻微尿失禁,余4例无尿失禁、无漏尿,性生活满意。结论 多层缝合膀胱颈缺损可恢复膀胱颈括约肌功能,显微外科技术组织对合好、反应小,有利于尿瘘愈合。  相似文献   
2.
IL-2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对比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和吡柔比星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前后患者血、尿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IL-2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联合膀胱灌注组的TNF和IL-2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吡柔比星组(P<0.01)。结论:联合灌注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更好改善,IL-2增加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应答,两者间有免疫促进及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减少碎石上移和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方法: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71例,对其中35例第4腰椎横突以上结石碎石前预置金属或N—Trap网篮,对15例反流入肾盂〉0.4cm碎石辅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结果:输尿管穿孔1例;原位残留碎石1例;15例〉0.4cm碎石被冲入。肾盂,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辅助肾盂内碎石;失败3例。本组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65/71(91.6%)。结论: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输尿管上段结石中,预置金属或N—Trap网篮可以减少碎石反流入肾盂机会,对已反流入肾盂的碎石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可以提高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次碎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2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囊肿无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和CT是诊断肾上腺囊肿的重要手段,手术是肾上腺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病理才能确诊。结论肾上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囊肿大小、并发症和原发病的情况。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EGFR基因的表达,探索采用该技术干预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制备3个针对人EGFR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BIU-87细胞48 h后,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3个sh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401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随访3~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68±2.99)mL/s升至术后(20.85±2.30)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1.92±5.65)分降至(4.36±2.28)分,残余尿由(61.81±18.37)mL减至(12.96±6.19)mL,无尿失禁。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开放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RRP,前50例(A组)采用Walsh或poor方法处理耻骨后背侧静脉复合体(DVC),后50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3项止血措施:①在DVC远端预置7号连续缝线;②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③在游离神经血管束(NVB)前预置4-0可吸收线或游离NVB后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存侧和直肠浆膜层上方的狄氏筋膜深层。通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来比较3项止血措施在RRP中的作用。结果:A组与B组在年龄、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1 103.00±528.03)ml和(482.00±364.60)ml,明显高于B组的(528.00±258.96)ml和(140.00±266.28)ml(P<0.05)。结论:通过在DVC远端预置连续缝线,离断尿道后用细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在NVB上方预置细可吸收线或在游离NVB后用4-0或细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侧和直肠切除术上方狄氏筋膜深层,可在RRP中达到明显减少术中失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附19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彩色多谱勒血流图象(CDI)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导作用.方法依据TRUS结合CDI选择穿刺点,采用个体化方案对192例PSA>4ng/m1、可疑前列腺癌(PCA)的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其中12例PSA持续升高者行重复穿刺.结果 (1)PSA4~10ng/m170例,PCa9例(12.9%)、其中7例CDI有异常血流;阴性61例、其中9例CDI有异常血流.(2)PSA11~150ng/m1122例,PCa47例(38.5%)、其中37例CDI有异常血流;阴性75例、其中14例CDI有异常血流.CDI在PCa与穿刺阴性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重复穿刺者12例中发现PCA5例.结论依据TRUS结合CDI采用个体化方案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能提高PCa检出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astleman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