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孔桂香  王兴蕾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208-1209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任何原因使膀胱的神经支配受到损害,导致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不协调,贮尿和排尿功能受到损害.近年来,我院应用膀胱扩大、膀胱颈悬吊、盆底悬吊加强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任何原因使膀胱的神经支配受到损害,导致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不协调,贮尿和排尿功能受到损害。近年来,我院应用膀胱扩大、膀胱颈悬吊、盆底悬吊加强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4~12岁。25例均行保留膀胱粘膜的小肠浆肌层扩大术,同时行盆底悬吊术。其中,13例同时行膀胱颈悬吊,15例同时行腹壁阑尾造瘘口[1]。2术后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尿液不能自主地排出,心理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充分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使其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2006年8月,我们对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行长托宁替代阿托品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兴蕾  孔桂香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08-1809
灭鼠药误服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量小者无出血现象,不治自愈。达到一定剂量时,表现为广泛性出血,甚至发生休克、脑出血、心肌出血。有些灭鼠药含有几种杀鼠有效成分,抗凝血剂会和其它化学成分复配在一起增强毒性。我科自1997年来成功救治灭鼠药中毒患者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复律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活化程度、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水平及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化程度和血清TNF-a水平,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NF-κB核移位程度、TNF-a水平高于实验组(P<0.05);③生脉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性、血清TNF-a水平(P<0.05);④NF-κB活性、TNF-a水平同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呈负相关,生命体征恢复的越好,NF-κB活性及TNF-a水平越低。结论在心搏骤停复律后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常规抢救药物,确有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预后的良好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6.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任何原因使膀胱的神经支配受到损害,导致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不协调,贮尿和排尿功能受到损害。近年来,我院应用膀胱扩大、膀胱颈悬吊、盆底悬吊加强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报道了CRBSI发病率和/或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采用R语言(version 4.1.2)进行单组率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6758例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RBSI总发病率为14.5%,欧洲人群发病率为28.9%(95%CI:16.2%~43.5%),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病率为26.3%(95%CI:14.1%~40.7%),年龄≥60岁人群发病率为22.2%(95%CI:14.5%~31.0%),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发病率为28.2%(95%CI:2.5%~67.2%)。年龄≥60岁(OR=1.85,95%CI:1.29~2.64)、白蛋白<30g/L(OR=2.12,95%CI:1.40~3.22)、股静脉置管(OR=2.17,95%CI:1.24~3.80)、合并糖尿病(OR=1.82,95%CI:1.37~2.40)、置管时间≥4周(OR=2.04,95%CI:1.22~3.41)是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CRBSI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白蛋白<30g/L、股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4周是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