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α-干扰素治疗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经α-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病理变化。方法32例HBV相关性肾炎给予α-干扰素100~300万U,肌肉注射,6个月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浓度,24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乙肝抗原、HBV-DNA、IgG、IgM、IgA阳性率。结果α-干扰素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尿蛋白定量下降;肾组织乙肝抗原、HBV-DNA、IgA、IgM、IgG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经α-干扰素治疗后临床病理有较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内外许多国家已对军队实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但推荐的标准剂量有较大差别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 ,国内普遍采用 3次 5 μg方案[1] ,欧美国家则采用 3次 2 0 μg方案[2 ] 。为探讨适合我军入伍新兵的合适剂量 ,我们对 5 μg、10 μg、15 μg、2 0 μg四个剂量组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 ,发现随剂量增加 ,抗 HBs转阳率及平均滴度亦升高。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名 ,年龄 17~ 2 0岁新入伍士兵 ,均为男性。HBsAg、抗 HBs及抗 HBc均阴性 ,丙氨酸转移酶正常。随机分为 5 μg、10 μg、15 μg、2 0 μg各5 0例。…  相似文献   
3.
饮绿茶对肝脏疾病保护作用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饮绿茶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绿茶组和对照组,随访6年后比较两组肝脏病变的差异:结果2147例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按是否饮绿茶被分为饮饮绿茶降低了乙型肝炎(P〈0.01)和肝硬化(P〈0.05)的发病率,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6和0.53;同时饮绿茶降低了血清肝功指标ALT(P〈0.01)、AST(P〈0.05)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ⅢP(P〈005)、Ⅳ-C(P〈0.05)、HA(P〈0.01)。结论绿茶对肝脏病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0名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标志物阴性、谷丙转氨酶正常的 2 0~ 60岁学校工作人员随机被分为 A、B、C、D四组 ,四组的免疫程序同为 0、1、6个月 ,免疫剂量分别为 3针 5 μg、3针 10 μg、3针 15 μg、3针 2 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四组抗 - HBs阳转率分别是 75 .0 0 %、91.84%、95 .65 %、97.87% ,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 ;四组抗 - HBs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3 15 .6、40 3 .6和 477.8m IU/ ml,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年龄、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 ,5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 % ,差别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同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 ,3针 2 0 μg优于 3针10 μg,3针 10 μg优于 3针 5 μg。 建议 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健康成人的免疫剂量是 3针 10 μg;3 5岁以上乙肝高危男性的免疫剂量是 3针 2 0 μ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敏感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TT法测量柔红霉素、羟基喜树碱、金喜素和康莱特注射液对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倍数。结果 纤维连接蛋白能使骨髓瘤耐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柔红霉素、羟基喜树碱、金喜素和康莱特注射液的耐药倍数分别为8.3、9.7、5,2和4.4;并能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早期凋亡,上述化疗药物的细胞凋亡倍数分别为0.31、0.60、0.57和0.33。结论 纤维连接蛋白能降低多发性骨髓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参与骨髓瘤早期耐药的形武,从而为临床逆转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采用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血液学室内质控的方法和结果。表明本法能对检查的全过程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在工作员较大和具备电子计算机的单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甲型和乙型肝炎高度流行区,成人是主要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使两种疾病逐渐得到控制.将两种疫苗合在一起制成联合疫苗可有效提高接种效率,减少频繁的注射次数和漏种机会,提高接种者的依从性,节约管理成本和受种者的时间成本,应用联合疫苗已成为当今疫苗发展的方向[2].现将我们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2年免疫效果和两剂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后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探讨适合于我国成人的合适免疫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2 0 0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共 4个剂量组 ,均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4组剂量分别为每次 5 μg、10 μg、15 μg和 2 0 μg。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 ,4个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5 .0 0 %、91.84 %、95 .6 5 %、97.87%,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mIU·mL 1、315 .6mIU·mL 1、4 0 3.6mIU·mL 1和 4 77.8mIU·mL 1,组间差别亦有显著性 (P <0 .0 1)。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5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按 0、1、6个月方案接种 3次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表明 ,每次接种2 0 μg的免疫效果最好 ,但不良反应率也最高。故推荐 ,在健康成人以 10 μg而 35岁以上乙肝高危人群以 2 0 μg的免疫剂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SysmexF-800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的研制与应用张代民,崔庆,王仲倩SysmexF-800型血液分析仪是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带有白细胞分类功能的多参数计数仪,我们对该机的溶血剂进行了研制并取得成功,经与进口原装试剂进行对比及5个实验室2年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跃彬  朱结根  段新科  王仲倩 《医学争鸣》2004,25(11):1042-1044
目的: 研究新兵采用快速免疫程序或两针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为丰富军人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150名符合要求的新兵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按标准免疫成序、快速免疫程序、两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均为10 μg.结果: 首针免疫后1 mo时B组的血清抗-HBs阳转率(64.0%)高于A组(26.0%,P<0.01)和C组(28.0%,P<0.01),首针免疫7 mo和12 mo时三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首针免疫后1 mo时,B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高于A组和C组(P<0.01),3 mo时,B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仍高于A组和C组(P<0.01),7 mo时A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 和标准免疫程序相比,快速免疫程序能较早地产生保护性抗体,两针免疫程序经济、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