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
梁平  杨怡  梁川  周维珍  杨邺  牟海  韩思静 《重庆医学》2024,(8):1209-1213
目的 对比靛胭脂染色和白光内镜对右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 0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靛胭脂染色组和白光内镜组,每组526例。分别对右半结肠采用靛胭脂染色和白光模式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中的差异。结果 与白光内镜组相比,靛胭脂染色组的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41.6%)、腺瘤检出率(20.9%)、广基锯齿状病变检出率(2.1%)、增生性息肉检出率(20.3%)、巴黎分型0~Ⅱ型(平坦型病变)检出率(38.0%)、NICE 1型(色泽苍白型病变)检出率(22.2%)、直径<5 mm息肉检出率(30.5%)及病理活检符合率(86.4%)、特异度(84.7%)、灵敏度(88.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光内镜组与靛胭脂染色组在退镜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160)。结论 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对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更高,更易检出微小息肉及色泽苍白的平坦型息肉病变。  相似文献   
2.
正病理会诊是对已经被病理检查的病例或虽然诊断但尚有存疑的病例,请科内其他病理医师或其他医院的病理医师协助做进一步病理诊断的一宗事件,其隐含着请他人对现有病理诊断进行商讨或确认的过程~([1])。基层病理科的病理会诊主要是请求上级医院病理老师对疾病确认的过程。诊断工作是高风险职业~([2]),基层医院病理科人员少,病例积累少,经验及先进学术水平均有限,诊断困难和压力大,一旦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通过对1例阑尾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 结果: 病变阑尾长5cm,直径1.1cm,浆膜附脓苔。组织学:镜下见阑尾中段、盲端的固有层、肌层以及部分浆膜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内灶性淋巴组织减少。肿瘤组织弥漫浸润于阑尾壁全层,约90%的肿瘤细胞呈印戒状,在肌壁主要呈单个、条索状弥漫分布;另外可见少许腺管状结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CK20(+)、CDX-2(+)、Villin(+)、AE1/AE3(+)、CEA(+)、CK7(+)、Ki-67阳性率约30%,CD56(-)、Syn(-)、CgA(-)、S-100(-)、CD34脉管(+)。 结论: 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阑尾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以急腹症就诊,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按规范取材,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与阑尾原发性杯状细胞类癌及其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牟海  何桂香  罗朝书 《四川医学》2004,25(7):799-800
阴道细胞学即阴道脱落细胞学,是一项观察女性生殖道脱落上皮细胞形态的诊断技术,在临床细胞学发展最早,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据2001年对某厂2600名已婚妇女的普查情况,对阴道细胞学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流行病学史比例、核酸检测率、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结果 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报告COVID-19监测病例1 595例,其中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占79.94%和20.06%。监测病例现场调查核实率100.00%,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接触流行病学史占6.27%,社区和重点人群中有流行病学史者占比分别为2.12%和22.81%(P<0.001)。COVID-19核酸总检测率18.24%(291/1 595),有、无流行病学史者核酸检测率分别为53.00%和15.92%(P<0.001),COVID-19核酸阳性检出率1.72%(5/291)。监测确诊病例发现率0.31%(5/1 595),监测确诊病例和其他确诊病例初次就诊至初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COVID-19监测工作运转良好,但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皮肤原发性黏液癌直径0.3~15 cm不等,生长缓慢,病程常为数月至数十年。组织学上,表皮完整,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层,并常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纤细的纤维将黏液湖分隔成多房性、蜂窝状。黏液湖中可见散在岛状、簇状、小腺样肿瘤上皮团。肿瘤细胞小,呈立方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小,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癌细胞例1:CEA、EMA、ER、PR、P53、CK7、GCDFP-15(+),TTF-1、S-100、CK20(?)。例2:CEA、EMA、P53、CK7、GCDFP-15(+),ER、PR、TTF-1、S-100、CK20(?),Ki-67低表达(1%~3%)。例3:CEA、EMA、CK7、GCDFP-15(+),P53、ER、PR、TTF-1、S-100、CK20(?), Ki67(+<10%)。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少见,好发于老年男性的头面部,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方可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多表达CK7、GCDFP-15、EMA、CEA,Ki67阳性率低<10%。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局部扩大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鼻窦部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梭形细胞癌的鼻窦部活检病例,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74岁。因鼻阻头痛就诊,鼻外观无畸形,鼻中隔稍偏曲,双侧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双下鼻甲黏膜增厚,鼻道狭窄。CT提示:右上颌窦、筛窦、额窦内软组织填充影,右上颌窦壁骨质破坏。鼻窦部活检组织镜下见:以凝固性坏死组织为主,肿瘤细胞主要由异型大的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间可见少许鳞状上皮巢团,瘤细胞核深染、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阳性标记:CK5/6、P40、P63、Vimentin、AE1/AE3、EMA、Ki-67;阴性标记:SMA、Desmin、S-100、HMB-45、CD99、CD34、bcl-2、h-caldesmon、myogenin。患者确诊后接受了放化疗治疗,未行手术治疗,随访半年后死亡。结论: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鼻窦部少见的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中预后最差的一个变异型;通过对该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梭形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