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 2 0年的脑囊虫病临床工作中 ,除治疗各类型脑囊虫病人外 ,还遇到一些难治性脑囊虫病人 ,这些病人脑内感染囊尾蚴数量多 ,在脑内呈散在密集分布 ,病情极为严重。常表现为昏迷、高颅内压、精神症状、癫痫发作 ,甚至痴呆 ,使治疗非常棘手。本文就难治性脑囊虫病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1980~ 2 0 0 0年 ,本院收治的各类型囊虫病例中 ,难治性脑囊虫病人 10例 ,年龄 3~ 5 6岁 ,男 8例 ,女 2例。 9例病人均具有严重高颅压反应、癫痫发作与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智能障碍 ,在治疗中均因为出现昏迷而终止抗囊虫治疗。其中…  相似文献   
2.
用脑磁共振(MRI)研究8例肝豆状核变性(WD)病人,其中7名也接受了脑CT扫描检查。本文的目的是证明MRI在WD的所见与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相互关系。CT能显示WD脑损害,并已用于疗效随访。对照研究发现MRI优于CT。自从1988年以来,作者连续研究8名病人。全部病例行CT或MRI检查前进行体检。6名(11~27岁)有明显异常的神经症状,2名(5岁,9岁)无症状。诊断标准为:血清铜蓝蛋白、24小时排泄尿铜增加、接受肝活检的病人中肝铜含量增加。开始全部病例用D—青霉胺治疗,后2例由于血小板减少症用三乙烯羟化四胺氢氧化物(triethylene tetraminedihydrochloride)替代青霉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双下肢渐进性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伴大小便障碍9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MRI显示T9~L1髓内以长T2长T1为主之异常信号,超选择DSA造影可见位于入LT12椎管处一硬脊膜动静脉之瘘口,成功地进行了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术。结论SDAVF为一具有直接的动静脉交通性病变,常伴有小型畸形团,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及大小便障碍,MRI有助于诊断,但仍须DSA确诊。阻断连接瘘口与冠状静脉丛的引流静脉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尽早地确诊和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倒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对17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侧支循环通路。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异常波型(MCAAW)68%,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MCAVR)66%,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ROA)70%,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80%,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71%。颈内动脉远段闭塞,TCD显示MCAAW90%,MCAVR68%,ROA15%,ACoA开放51%,PCoA开放61%。大脑中动脉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消失67%,MCAAW和MCAVR33%,软脑膜吻合侧支开放100%。结论TCD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永珊 渠战芬 张红丽报道 患者,男,73岁。1990、1991年2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991年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行额部正中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脑脊液鼻漏,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无后遗症。此后2次脑实质内出血,2次脑梗死,遗留完全失语、吞咽困难,四肢肌力3~4级。无脑外伤史。2000年10月19日因突然发热、意识障碍4h入院就诊。检查:体温38.7℃。血压19/10kPa。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及脓性分泌物。双肺无干湿啰音。腹肌无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3~4级,右侧肢体肌力1~2级,左侧肢体肌张力高,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左侧腱反射活跃.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侧Babinski sign阳性。头颅CT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α 2-巨球蛋白基因(α 2-MG)多态性分布的情况, 分析中国 AD患者α-巨球蛋白基因突变比例.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RFLP)方法对 100例 AD患者和 98例正常老年人α-巨球蛋白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扩增 A2M目的基因引物序列为 5'-CTG AAG AAT TAT CCC TGA AAC-3'和 5'-TGG TTC CTG CCA TAT CGC TC-3', PCR总反应体积 50 μ L;预变性 94 ℃ 5 min后,变性 94 ℃ 1 min,退火 50 ℃ 30 s,延伸 72 ℃ 30 s, 35个循环后延伸 72 ℃ 7 min,扩增得到的 A2M基因大小为 910 bp. 结果 AD组和正常组 Val1000 (GTC)/Ile1000 (ATC),G/G 基因型分别为 0.02和 0.01, 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α-巨球蛋白基因突变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未能发现α 2-MG Val1000/Ile1000与中国散发 AD发病的相关性,究竟α-巨球蛋白基因突变是否与种属有关,中国不同地区 AD患者α-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点如何,二者究竟有无相关性应在不同地区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跳呼吸骤停可造成大脑广泛性缺氧损害 ,而成功的心肺复苏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但其最终的恢复情况个体差异颇大。在复苏后的早期很难通过临床表现判断预后 ,根据心脏停搏的时间和昏迷持续的时间判断也并非可靠。Hockaday(196 5年 )首先报告脑电图 (EEG)能够可靠地判断复苏后昏迷患者的预后[1] ,其后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和报道 ,本文综述如下。1 复苏后的脑电图分级及构型由Hockaday(196 5年 )提出 ,经Scollo Lavizzari修改的标准 ,将复苏后的EEG分为 5级[1,2 ] 。Ⅰ级 :正常α活动占优势 ,伴或不伴θ、δ活动 ;Ⅱ级 :θ、…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48例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pefiodic lateralize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PLE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检查结果,探讨脑电图PLED患者的脑病变部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1996-01/2003—12在脑电图记录到PLED的前、后做了MRI检查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2例,女16例,年龄8~78岁,平均56.4岁。脑电图检查:应用上海ND-82B、ND-161,日本4314、4418型有笔脑电仪和北京Solar2000N无笔神经中央监护系统。MRI检查:使用Siemens0.2T开放型MR成像仪。MRI检查在脑电图显示PLED前2d或后1周内完成。结果:磁共振显示36例为皮质或皮质下灰质和白质病变,12例仅为皮质灰质病变,均未见单纯白质病变。22例(46%,22/48)死亡,26例(54%,26/48)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研究发现PLED的脑病变部位在灰质,且不支持PLED的“皮质分离”理论。脑电图显示PLED患者的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神经康复治疗对2例重度脑损害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脑损害后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并经内减压手术治疗后的重度脑损害患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提拉”协同运动训练法,诱导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观察其神经康复治疗效果。结果:2例重症患,经3—6月的神经康复治疗,重新恢复站立行走功能。MMSE测量,智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重度脑损害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木偶式拉拉”协同运动,有助于重度瘫痪患同时进行主动、被动运动,诱导运动产生,刺激开发脑组织潜能,促使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从而使邻近非损害区发生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昏迷患的脑功能改变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01年7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7例昏迷患实施同步8导脑电波、心电、呼吸、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长程(6~120h)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脑电监测显示广泛性慢波17例,弥漫性慢波一侧偏胜7例,α-昏迷2例,三相波3例,平坦波3例,周期波4例,爆发-抑制1例。结论:长程监测昏迷患的脑功能改变对判断昏迷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确定护理措施有一定意义,但监测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