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1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治疗,对照2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外洗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各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法安全性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10例,联合组37例,对照1组37例,对照2组36例。②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78%和88.89%。联合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④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处理不当易形成瘘管,切开引流是其首要治疗方法,而术后引流是否通畅是脓肿治疗的关键环节。肛周深间隙脓肿虽在各型肛周脓肿中所占比率不高,但由于病灶深隐,病变范围广,术后引流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纱条难达脓腔顶部,且换药痛苦大,引流有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轻环状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又能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新术式。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分段外剥内扎+外括约肌单点浅切(治疗组n=50例)及分段外剥内扎(对照组n=50例),分别比较术后创面水肿疼痛、愈合时间、继发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手术效果的自我评价等指标。结果:肛门疼痛积分情况、水肿积分情况、伤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情况、手术效果自我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肛门失禁病例,组间的继发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切开技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与常规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和常规对口引流治疗;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再次扩创、复发、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32例,未愈的5例经再次扩创后治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再次扩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再次扩创几率。  相似文献   
5.
“隧道切除法”是指在肛瘘切除过程中 ,不直接切开覆盖于硬索上方的正常组织 ,而潜行剥切瘘管硬索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临床上用以治疗高、低位肛瘘取得满意疗效。  一、临床资料  男性 3 0例 ,女性 6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 9例 ,低位单纯性肛瘘 2 7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4岁 ,平均 3 8.6岁。  二、治疗方法   1 .适应症 低位肛瘘 ,内口处于闭合状态 ,探针不易进入者 ;高位肛瘘 ,肛管直肠环及以上瘘道不与直肠相通者。   2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 ,用 2∶1利多卡因稀释液作 3、9点位放射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作肛内外探查 ,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痔科外洗方对肛瘘创面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动物模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观测大鼠肉芽组织的TGF-β1水平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与高锰酸钾作比较。[结果]痔科外洗方可明显提高TGF-β1水平,对TGF-β1mRNA表达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功效优于高锰酸钾。[结论]痔科外洗方对TGF-β1mRNA的良好调控作用是其对肛瘘创面的修复作用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溃痈方口服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行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开窗置管引流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3 d+自拟方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创面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肿溃痈方;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均应用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创面换药至创面愈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创面疼痛、创面渗出评分及渗出液中巨噬细胞数量,比较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第28天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3、7天创面疼痛积分,第7、14天创面水肿、创面渗出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3、7天创面渗液中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溃痈方能够明显减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水肿、肛周疼痛及创面渗出等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愈合早期促进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对促进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28例,女18例,最小1岁,最大12岁,平均5.8岁。其中<1岁1例,1~3岁5例,~7岁28例,~12岁12例。疾病分类:直肠息肉27例,结肠息肉4例,肛管皮肤撕裂10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肉痔2例,家族性息肉病1例,均为慢性间歇性出血。病灶肛诊发现12例,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28例,纤维镜6例。2.治疗方法24例低位直肠息肉作经肛门息肉基底部“8”字贯穿结扎术,回例家族性息肉病作病灶肠段切除手术;非手术治疗21例;包括纤维镜下电灼治疗7例,其余14例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如肛管皮肤撕裂用生肌白玉膏或廉香痔疮膏外用以生肌…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资料  按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选择住院患者 2 0 7例 ,其中男性 95例 ,女性1 1 2例 ;平均年龄 47 9岁。  二、治疗方法  注射液选择 :曙光Ⅰ号 (鞣酸、硫酸钾铝、枸橼酸钠、新霉素组成 ) ;操作步骤 :取右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下用 2∶1利多卡因作肛门局部麻醉 ,待肛门松驰后作肛内外检查 ,注意观察痔核部位、数量 ,设计好痔核分段以及保留肛管皮桥、粘膜桥的部位及数量 ,一般保留 3~ 4条肛管皮桥、粘膜桥。肛管皮桥及粘膜桥应尽可能保留在痔核自然凹陷处 ,并呈较均匀分布。手术时用 1 0ml针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糖果状复合敷料隧道式填塞这一新型的创面处理方法对多间隙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方法:纳入多间隙肛周脓肿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脓肿多窗口切开引流术,术后均给予肛周脓肿基础治疗及创面换药治疗,换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含银离子敷料隧道式填塞,治疗组给予糖果状复合敷料(含银离子敷料合"黄连合剂"纱条糖果状结合)隧道式填塞,2组均填塞至隧道闭塞。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肛门疼痛情况、创面渗出多少、创面渗液拭子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及总体疗效;2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1年内的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拭子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 d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时肛门疼痛积分、渗出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创面处理方法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能够减轻术后创面换药痛苦,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且能够避免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