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KOA患者分为热敏灸组、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热敏灸组患者给予热敏灸治疗,冲击波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热敏灸及体外冲击波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入选患者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随访6个月时其WOMAC评分[分别为(20.23±11.21)分和(25.41±10.25)分]及相应疗效结果(患者临床痊愈率分别为26.7%和23.3%)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患者(P<0.05),且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热敏灸治疗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提示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漆升 《临床医学》2008,28(2):10-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CO2气腹过程中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法对25例择期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Ⅰ组)和25例无高血压腹腔镜手术患者(Ⅱ组)麻醉前、气管插管结束后15 min、腹腔内CO2充气完成后的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及插管15min后Ⅰ组低频(LF)、高频(H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及总功率(TP)显著降低(P<0.05),Ⅱ组LF、LF/HF、11P亦显著降低(P<0.05),而HF未见明显改变.腹腔CO2充气完成后两组HRV值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插管15min后Ⅰ组HF和TP显著低于Ⅱ组,LF和LF/H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Ⅰ组HF和TP亦显著低于Ⅱ组.而LF/HF显著高于Ⅱ组,LF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活性厦总自主神经张力显著低于非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对心脏窦房结的调控作用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3.
吴新勤  汪三岳  漆升 《江苏医药》2021,47(9):902-90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术毕两组均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切皮时(T1)、婴儿取出时(T2)、缝合子宫时(T3)和关腹前腹腔探查时(T4)的疼痛程度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1d和术后第1、3和7天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 试验组T1~T4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和7天的HAMD及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后抑郁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氟马西尼与贝美格对七氟醚麻醉后催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升 《临床医学》2008,28(4):16-18
目的 比较氟马西尼与贝美格对七氟醚麻醉后催醒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静脉分别给予观察Ⅰ组氟马西尼0.008 mg/kg、观察Ⅱ组贝美格1mg/kg,给予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前、用氟马西尼、贝美格及安慰剂后1、3、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用药后1min患者的清醒级,恢复四级清醒的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氟马西尼组用药后1min清醒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级清醒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这表明氟马西尼有一定的催醒效果,但其用药后1min清醒级明显低于贝美格组,其术后4级清醒时间亦明显长于贝美格组,可见其催醒作用不如贝美格明显.然而用药后氟马西尼组MAP、HR及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贝美格组.结论 氟马西尼对七氟醚麻醉后有一定的催醒效果,其作用不如贝美格明显,但其不良反应亦明显低于贝美格,对患有心血管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类疾病者较贝美格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取双侧合谷、劳宫、内关和外关穴位粘贴电极电刺激2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且维持通电直至检查结束。B、C两组不行电刺激,麻醉开始前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然后3组患者均行静脉输注丙泊酚麻醉,分别记录入室后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总用量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间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早于B组、C组[(220.3±110.5)s vs(285.6±109.4)s、(290.1±105.1)s,均P0.05];C组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大于A组、B组[(288.5±26.7)mg vs(225.1±30.2)mg、(230.4±29.3)mg,均P0.05];C组的诱导用药量亦大于A组、B组[(193.7±42.3)mg vs(152.3±36.1)mg、(155.4±40.5)mg,均P0.05];检查过程中A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较B组和C组平稳;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3.3%(1/30)vs 26.7%(8/30),0%(0/30)vs 20.0%(6/30),均P0.05];A组供氧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6.7%(2/30)vs 33.3%(10/30),P0.05];术后调查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及不适记忆。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且能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可有效地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术前1h服用加巴喷丁300 mg)和C组(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G组与C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h口服加巴喷丁300 mg可以降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在急诊剖宫产麻醉时重比重腰麻液的注射技巧.方法 将先后行急诊剖宫产手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液为丁卡因重比重液:1%丁卡因1 ml+10%葡萄糖液1 ml+3%麻黄碱1 ml.研究组以操作医生为参照物,以较大压力分别斜向右上方、左上方注射腰麻液1.0 ml和1.4 ml,注射速度为0.04 ml/s;对照组向产妇头端注射腰麻液2.4 ml,注射速度为0.02 ml/s.观察两组产妇宫缩痛消失时间、下腹部左右两侧麻醉起效时间、取出胎儿前产妇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宫缩痛消失时间为(10.35±1.47)s短于对照组的(73.27±6.82)s,研究组下腹部左右两侧麻醉起效时间为(75.84±8.51)s短于对照组的(176.85±15.28)s,研究组低血压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04、50.39,x2=8.58,P均<0.05).结论 在急诊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时,改变重比重腰麻液的注射方向和速度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20~50岁.分为3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组)、氟哌利多2 mg(B组)或阿扎司琼10 mg(C组),观察术毕24 h内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采用补救药物的病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物的满意度,镇静程度及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A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呕吐,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再次接受止吐药物的患者的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恶心严重程度评分小于B组(P<0.05),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亦长于B组(P<0.05),而B组镇静程度评分与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2 mg与阿扎司琼10mg在术后24 h内预防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PONV方面效果相似,小剂量氟哌利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ONV,与阿扎司琼相比具有较好的费用-效应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