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APSD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心外科手术或CT检查诊断为AP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APSD的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间隔存在缺损、双向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本组单纯性APSD 17例,合并其它心脏畸形者43例(71. 7%);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6例、主动脉弓中断或主动脉缩窄13例、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Mori分型Ⅰ型15例,Ⅱ型42例,Ⅲ型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55例(91. 7%);漏、误诊5例(8. 3%),其中漏诊3例(5. 0%),误诊2例(3. 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名MSP儿童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于CTA和胸外科直视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例(85.7%)超声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肺静脉均开口于解剖左房后壁,因原发隔异位导致肺静脉异常引流入右房。剑突下冠状、剑突下矢状、心尖四腔、胸骨旁短轴切面可清晰显示继发隔上边缘带缺如以及原发隔不同程度左移。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正确诊断原发隔异位,为该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脏三维超声虚拟内窥镜系统导航和介入方法研究,旨在探索并建立复杂型先心病虚拟现实环境下观察的规范化"路径"和介入方法。方法采用体绘制技术重建心腔内表面的三维图像,并置感兴趣的心内结构于可视化显示窗中心,键盘操作与人工导航结合使三维重建图像沿着视线方向前进,产生被观察心内结构目标不断靠近观察者和放大的多帧图像。结果系统通过控制鼠标、键盘立体定位,结合VanPraagh"节段分析法"对感兴趣区域观察,使操作者在虚拟心脏内漫游,实现部分心内畸形结构的诊断。对诊断房、室间隔缺损者,应用虚拟介入装置模拟ASD、VSD介入治疗。结论三维超声虚拟内窥镜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术前模拟介入、手术计划、外科手术导航及计算机辅助医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维超声仿真心腔内窥镜技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仿真心腔内窥镜观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0个新鲜离体猪心ASD模型,经超声水槽用HP Sonos 5500超声系统采集三维超声图像,用移动立方体算法进行表面重建及可视化,建立心内三维超声仿真心腔内窥镜系统;同时将该系统的ASD面积、最大径和最小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10例离体心ASD均成功获得虚拟显示。三维超声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心内视角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及邻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间的关系,且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测量三维重建并虚拟显示后的ASD面积、最大径和最小径,测得数据与实测值高度相关(r〉0.95,P〈0.01)。结论三维超声仿真心腔内窥镜技术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三维超声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实时三维超声估测右心室室壁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3- DE)估测右心室室壁质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 Philips Sonos 75 0 0型超声仪实时 3- DE系统采集 10只离体猪心右室金字塔形数据库 ,结合 Tom Tec相应定量测量软件用心尖长轴 2、 4、 8及 16平面法分别测量右室游离壁质量 ,结果与二维超声双平面 Simpson法和离体猪心右室游离壁排水法实测值比较。结果 从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看 :实时 3- DE 16平面法 (72 .81± 2 0 .4 9) g、 8平面法 (71.0 5±19.5 8) g及 4平面法 (6 6 .5 4± 2 0 .37) g估测右室游离壁质量值与猪心右室游离壁排水法实测值 (76 .2 1± 18.2 2 )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实时 3- DE 2平面法 (5 3.70± 18.30 ) g和二维超声双平面 Simpson法 (5 8.4 0± 2 5 .98) g测值与排水法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而且 3- DE 16平面法 (r=0 .96 ,P<0 .0 0 0 1)和 8平面法 (r=0 .95 ,P<0 .0 0 0 1)测值与排水法实测值更接近 ,其相关性高于实时 3- DE 4平面法 (r=0 .88,P<0 .0 0 0 8)、 2平面法 (r=0 .83,P<0 .0 0 2 9)和二维超声双平面 Simpson法测值 (r=0 .6 8,P<0 .0 30 7)。结论 实时 3- DE是准确估测右室室壁质量的又一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肺动脉发育情况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病人,在手术前行心导管造影、MRA、CTA、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肺动脉总干、左右肺动脉开口处内径、左右肺动脉远端内径,并与手术实测值之间行方差分析。结果除了超声心动图对左右肺动脉远端的检测率较低外,心导管造影、MRA、CTA均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总干及分支情况。超声、MRA、CTA对肺动脉内径的测量值与手术实测值相似(P〉0.05)。结论MRA、CTA是无创性评估肺动脉发育情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先天性右心房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right atrium, CMRA)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与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儿童CMRA的首次检出率。方法 选取并分析22例经手术与MRI及CT诊断为CMRA的患儿资料,其中11例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原发性右心房扩张15例、右心房憩室3例、原发性右心耳扩张3例、冠状静脉窦憩室1例。单纯性CMRA患儿10例,合并畸形12例,包括卵圆孔未闭5例、房间隔缺损4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3例、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重度反流1例;7例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22例超声诊断正确18例(81.8%);漏诊与误诊4例(18.2%),其中误诊3例,漏诊1例;1例右心房憩室误诊为原发性右心房扩张,1例原发性右心房扩张误诊为原发性右心耳扩张,1例冠状静脉窦憩室误诊为冠状静脉窦狭窄,1例原发性右心房扩张漏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儿童CMRA,但容易漏、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临床初步应用研究,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三维虚拟现实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正常小儿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例(ASD 10例、VSD 9例、TOF 11例),分别进行全心三维图像重建,实现动态三维超声虚拟现实显示,对虚拟心内结构进行三维空间定位观察,显示心内结构异常者与心导管术后或手术后诊断或三维超声诊断进行比较,确定该方法的空间定位及空间结构关系判断的准确性.结果动态心内三维超声虚拟显示技术能正确显示正常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内结构,诊断心内结构异常者与心导管术后或手术后诊断或三维超声诊断一致.结论动态心内三维超声虚拟现实技术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创性三维超声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心电图。结果27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异常Q波,23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不同程度ST段下移、28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不同程度T波倒置,11例有左心室肥大的表现。结论患儿尤其是早期出现心衰的婴幼儿,如果心电图出现I、aVL、V5、V6导联异常Q波和ST段下移、T波倒置及左心室肥大,高度提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心脏多平面经胸(TTO)三维超声检查优化方案。方法选择影响TTO检查的采样角度间隔、后处理、对比度、图像增益、能量、频率融合及余辉等7个因素 ,各因素下设三个水平 ,按正交试验设计 (L1837)对12只离体猪心进行TTO采样 ,并以三维重建效率为考核指标 ,评价各因素各水平的重要性。结果各因素对三维重建效率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采样角度间隔所起作用最大。按各因素平均极差值大小排序 ,各因素最大值分别位于 :采样角度间隔3°及设置能量0、后处理D、余辉0、频率融合F3、图像增益90、对比度20。采用上述方案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理想的心脏TTO三维超声检查。结论探索合理的TTO三维超声检查方法 ,有利于促进该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