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39例浮膝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浮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肢体缩短情况和膝关节伸、屈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9患者术后经疗效评价,优30例(76.9%)、良9例(23.1%),优良率为100.0%。结论:浮膝损伤患者准确的复位、牢固固定、有效的功能恢复,是获得较高临床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洪建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52-15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8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和三叶草型钢板固定组。结果: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三叶草型钢板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三叶草型钢板固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BG)分级中的价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89例BG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BG分级标准分成高级别组以及低级别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以及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析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的脑血流量(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CBV)、r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VEGF阳性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55.81%(24/43);高级别组MVD为70.76±8.85,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37.75±5.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CBV值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0.631,P<0.05)。结论rCBV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MSCT可为BG分级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c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情况,依据治疗不同分为前路治疗组和后路治疗组。结果后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固定节段数均稍高于前路治疗组;后路治疗组术后椎体水平位移、Cobb′s角度与前路治疗组均无明显差异;6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提高。结论根据下颈椎损伤脱位临床特点,选择前路治疗和后路治疗,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重建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下肢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0例, 女8例;年龄(45.3±14.1)岁;骨缺损侧别:左侧13例, 右侧5例;骨缺损部位:股骨11例, 胫骨7例。骨髓炎病程为1.0(1.0, 3.5)年。骨缺损长度为8.35(6.50, 9.84)cm。采用个性化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修复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大段骨缺损。术后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 采用Paley感染性骨缺损骨愈合评价标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量表(LEFS)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12.2±0.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伤口感染, 微孔钛假体取出后行Ilizarov骨搬运术治疗;其余1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2.0(1.0, 4.0)分, 显著低于术前[(6.1±2.3)分];LEFS评分为54.00(34.50, 69.25)分, 显著高于术前[(18.50(9.00...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急诊骨折的17%。自1992年以来,收治Melone分类属Ⅰ、Ⅱ、Ⅲ、Ⅳ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01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多样,同一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不同的治疗。我院2000—2009年采用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