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并发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有哪些类型? 教授:血管通路也称血液通路,是针对体外循环的血液通路而言,即血液从人体内引出,经过体外循环部分,再返回人体内的出入通道。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治疗长期存活2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进修医生: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现在许多医院包括基层医院都开展了血液透析,请问教授,为什么血液透析要使用肝素? 教授: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本身是一个体外循环的过程,血液与管道和透析膜的接触可触发机体的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0个血透病人及46个腹透病人用短表36项(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用主观整体评估(SGA)分析其营养状态。[结果]两种透析方式在体力、疼痛、情感、疲乏等方面均无差别,社会功能方面腹透病人大于血透病人(P<0.001)。用SGA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状态并无差别,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成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状况与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营养状况好的透析病人其生活质量较好,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十一讲 透析骨营养不良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沈清瑞进修医生:透析骨病有哪些类型?发生率有多高?教援: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骨病和钙、磷代谢异常形成的临床综合征通称为“肾性骨病”。因透析治疗的长期性,而且所有的病人或迟或早都会...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皮质激素的加速期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加速或排斥反应(AR)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我们从1992年8月一1993年2月对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抗皮质激素的AR采用血浆置换(PP)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32~54岁,6例患者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及T、B淋巴细胞毒试验均阴性,1例PRA30%阳性,T淋巴细胞毒试验100%强阳性,该例移植前曾做PP,移植后仍发生AR,且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于术前1天至术后2天用环泡素A(CsA)3mg·kg-1/d静脉滴注,以后改为8mg·kg-1/d分2次…  相似文献   
8.
脑膜炎球菌和霍乱弧菌一样,可使人在数小时之内死亡。近30年来脑膜炎感染的死亡率并没有变化,仍在10%左右,而其他大多数严重的细菌性或病毒性传染病的死亡率则已明显下降。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温带国家,流脑是相对少见的,在流行间期每十万居民中患病的少于2~3人。约每7~11年流行的病例增多,在德国,从1940~1970年几乎每7年发生一次流行。在巴西也发现同样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纯度透析浓缩液和普通透析浓缩液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鄄6)、肿瘤坏死因子α(TNF鄄α)和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通透析浓缩液(常规组,例)和42高纯度透析浓缩液(高纯度组,例)进行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随访4312个。月比较常规组与高纯度组患者在血清IL鄄6、TNF鄄α、血清白蛋白、干体重、体重指数(BMI)、上臂中肌肉周径(MA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剂量上的差异。结果高纯度组43例,常规组42例,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例、透析龄、BMI、Kt/V值和血清IL鄄6、TNF鄄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水平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患者血清IL鄄6[(6.91±5.13)pg/ml比(3.06±2.42)pg/ml]和TNF鄄α水平[(14.78±4.61)pg/ml比(13.60±4.24)pg/ml]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35.9±3.7)g/L比(37.6±3.4)g/L]、血红蛋白[(82.4±24.7)g/L比(88.2±22.9)g/L]及红细胞压积(0.25±0.07比0.28±0.05)均显著上升。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血清IL鄄6[(3.06±2.42)pg/ml比(4.22±3.99)pg/ml]和TNF鄄α水平[(13.60±4.24)pg/ml比(15.79±6.38)pg/ml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有证据表明红细胞膜双层结构上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寿命的重要因素[1] 。磷脂酰丝氨酸 (PS)在红细胞膜表面上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巨噬细胞和脾脏对红细胞的识别、吞噬和清除能力增强。我们在本实验中的目的是探讨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表面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改变及其与贫血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对象 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0年 5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73例 ,其中女性 37例 ,男性 36例 ,平均年龄 (48± 12 )岁 ,透析时间 5个月~ 16年 ,平均每周透析 2~ 3次。腹膜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