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尿潴留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潴留的发生率4.36%,综合护理对尿潴留总有效率96.4%.结论:综合护理对尿潴留效果显著,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科男性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反应原因,制订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工作倦怠问卷(MBI)、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对精神科27名在职男性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倦怠问卷调查3个维度系数均明显高于标准值,其中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维度的系数分别为4.8、4.5.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总分为(67.98±7.88)分,得分最低的是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收入与工作量、晋职的机会.年龄、用工性质、文化程度是影响精神科男性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因素.结论 医院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对策,促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精神科护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方法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使精神科护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及早发现潜在的法律问题,提前预防,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及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方法在降低精神科男性住院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某医院精神科男病区病人冲动行为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加强对病人冲动行为的管理,并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男性病人冲动的行为发生情况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策后,住院男性精神病病人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由实施前33.1%降到7.6%,实施品管圈前后男性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男性精神病病人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对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进行护理观察和分析,为制定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43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有无冲动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后24h内由精神科护士进行NOSIE评定,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婚姻、病程、受教育年限后显示:研究组的社会能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激惹、精神病理因子分和总消极因素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因子分及总积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分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经验少、文化知识不足、激惹性较强、精神症状较重和社会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冲动行为,需要加强监护,及时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带、指纹二种识别方法在精神科临床药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使用腕带及指纹识别确认患者身份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腕带及指纹识别系统的特点。结果腕带使用存在患者依从性差、护士班班督查反复书写更换使用成本高等不足。使用指纹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患者依从性好,身份识别准确无误,使用成本低,临床护士操作中心理压力轻等优势,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殊情况下配合使用手腕带效果更好。结论指纹识别用于精神科临床药疗,能让护理给药操作更加准确、规范、科学、人性化、更符合精神科安全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指纹识别仪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通过便携式指纹比对机器录入相关信息,当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不需要患者或家属提供信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指纹比对,快速准确地确认患者身份信息。比较使用指纹识别仪前后精神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的满意度。结果使用指纹识别仪前后精神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分别是82%,98%;身份识别的缺陷率分别是36%,6%;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分别是5%,45%;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的满意度分别是8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1,13.56,21.00,46.89;P<0.05)。结论使用指纹识别仪,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依从性,降低精神患者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节约成本及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