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我院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患发病-120出诊-检查:CT、MRDWI-治疗)早已开通,其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界定缺血半影区,确定治疗时间窗,通过溶栓或支持治疗,使梗塞区尽快恢复血供。而磁共振弥散加权在这通道中可发挥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病史对CT和MRI诊断早期中风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的733例早期中风患者,其中CT平扫561例,MRI平扫409例,按CT和MRI检查申请单是否提供了中风病史将患者分为临床可疑组和非可疑组,计算CT和MRI对两组中风患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CT对临床可疑组诊断的敏感性为(52.0%),显著大于非可疑组(38.1%)(P<0.01),对临床可疑组与非可疑组诊断的特异性分别是95.4%和88.9%,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临床可疑组与非可疑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94.6%和93.6%,特异性分别是94.4%和9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病史的提供可提高CT对诊断早期中风的敏感性,且不影响其特异性,而对MRI诊断早期中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7岁。反复左季肋部疼痛 1个月 ,加重 3d。体检 :左上腹明显压痛 ,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 :肝肾功能、甲胎蛋白等正常。B超检查 :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脾脏与胃底、胰尾、左肾等分界不清 ,其间可见不规则实质增强、不均质肿块。脾实质靠外缘见 5 1cm× 3 2cm大小、周边较清晰的无回声区 ,脾中上极靠后还见 4 3cm× 3 4cm大小实质低回声区 ,呈椭圆形 ,有包膜 ,边界清楚。 2个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诊断 :(1)脾门区不均质肿块 ,考虑脾脏恶性肿瘤。 (2 )脾内无回声区考虑为肿瘤囊变、坏死。MRI表现 :脾门区见约 7 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E患者的MSCTPA图像。结果 22例PE患者中,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285支,其中左、右PE 14支,叶PE 61支,段PE 152支,亚段PE 58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闭塞型。结论 MSCTPA是快速、无创、安全检查PE的有效检查方法,对PE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综合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3例,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7例.肿瘤位于胃18例,小肠5例,结肠2例,肠系膜1例;所有惠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率92.3%,CD117阳性率96.2%.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是病理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CT,MRI综合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良恶性趋势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安定颈动脉内注射对癫(疒/间)灶定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注射安定对癫痫定侧的价值。方法:对12例(10例两侧同步和2例游走性痫样放电)癫痫患者进行安定颈动脉内注射试验、观察注射后痫样波受抑制情况来确定痫灶侧。结果:于痫灶侧安定颈动脉内注射,两侧痫样波同时消失;于痫灶对侧注射,则注射侧痫样波消失,而病灶侧痫样波仍存在。结论:颈动脉内注射安定对癫痫灶定侧有重要价值,可替代传统的颈动脉内阿米妥钠注射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2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2WI及MRS检查。T2W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病变累及的范围等。MRS根据穿刺病理结果选择体素,测量相应体素的枸橼酸盐(Citrate,Cit)、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的峰值、(Cho+Cre)/Cit的比值。数据经K-S检验证实为正态分布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2例前列腺癌病例中T2WI序列18例有典型的肿瘤征象,其中4例膀胱受累,12例精囊腺受累,4例直肠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骨盆转移11例。余4例未见明显前列腺癌征象。所有前列腺增生病例T2WI序列均具有典型的增生征象。前列腺癌病例共选取136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降低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前列腺增生病例共选取132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及Cre峰较低。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平均值为2.05±0.61,前列腺增生组为0.53±0.19,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41,P<0.05)。结论: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