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7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康复,全国各地做了许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由于各地的做法、术后时间、康复指导和残余畸形不尽相同,给疗效的统一评定带来困难,因此也就无法进一步评价我们的工作质量。尽管如此,仍有必要拟定一个大致统一的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提供临床工作者参照使用。一.拟定手术疗效标准的基本出发点1.为能真实地反映手术后效果,标准力求全面。不仅注意术后功能改善,还必须观察  相似文献   
2.
脊柱弯曲畸形的起因、矫治方法及效果小儿麻痹引起的脊柱弯曲畸形称为麻痹性或肌瘫痪性脊柱侧弯,占儿麻后遗症的1~3%。小儿麻痹脊柱弯曲畸形起因,一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二下肢不等长,腿短超过3cm,引起代偿性脊柱侧弯或侧前弯曲,大多主弯在腰段。数年后,随着生长发育,脊柱弯侧椎体骨和韧带发育受到抑制,椎骨成楔形变,窄而向弯(凹)侧,宽面向凸侧,而脊柱旁韧带肌肉也受到影响,凹侧短、凸侧长。使原来正常的脊柱由失代偿期向代偿期过渡,形成固定性畸形。这类致畸还见于原发性骨盆倾斜、屈髋挛缩、屈膝挛缩和连枷腿等畸形,故称为继发性脊柱侧弯。第二是脊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98例中获得随访的39例的X线、CT和MRI(24例)影像学资料,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及对策。将爆裂骨折侵入椎管分为四类八型,宜采用Harrington器械钢丝或椎弓根螺钉钢板轴向撑开系统,使骨折复位,椎管容积恢复,毋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本组取得良好效果。仅对骨片游离型需要切开椎管直接摘除骨片。  相似文献   
5.
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作者报告棘突劈开、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182例,使椎管容积扩大34.8%,横径扩大3.8mm,矢径扩大6.1mm。随访2年9个月,优良率86.6%,椎板愈合率96.9%。本文探讨少数椎板迟延愈合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斜切椎板、缝合固定和腰背筋膜与棘上韧带悬吊缝合等。术后卧床10~12周,用石膏型保护。作者认为本法能有效的预防术后脊柱不稳,顽固性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脊髓灰质炎后遗屈髋肌瘫痪患者由于髋关节前方不稳而出现挺腹甩腿畸形步态。近年有人采用以腹外斜肌为动力重建其功能,但屈髋力仍感不足。为此,我院于1978~1984年采用以腹直肌为动力重建屈髋功能。共施术67例,平均随访3年11个月,屈髋肌力全部  相似文献   
7.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骨折为儿童肘部损伤中少见损伤,常与肱骨髁上骨折和婴幼儿的肘关节脱位相混淆。本文报告12例,占同期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7.1%。12例中骨骺内移9例、外科3例。根据X线片和手术发现,属Salter-Harris Ⅰ型8例、Ⅱ型3例、Ⅴ型1例。骨骺碎裂为2块或3块者4例,其中1例兼有压缩。手法复位5例,手法整复失败或陈旧损伤,行切开复位7例。结果6例满意、3例较好,3例肘关节活动受限明显。12例中肘内翻5°~14°者4例,前臂无不稳现象。本文还就病因、损伤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全髋置换不同于一般全髋置换。从作者经治的61例76髋置换的经验和体会,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全髋置换(THR)的特殊性,稍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医生不仅必须面对发育不良的髋关节,同时还必须制定适于这类畸形的手术方案、假体安置和功能重建后的评估。因此,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DDH在近年积累的经验表明,实施THR的对象都是DDH成人髋关节炎和疼痛、跛行是这类患者迟早出现、不可逾越的厄运。因此,笔者认为面对渴求获得正常人的功能康复,实施THR重建术,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要求与术者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9.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56~77岁,平均68.2岁;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9.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Neer评分优8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76%。结论:通过标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积极合理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选用32只(64后肢)体重在11~18.5kg成年健康杂种狗,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11只。实验组将血管束植入源于肋骨、胫骨段的骨块内,并埋置肌间,对侧骨为无血管束植入的对照组。术后60~180天作大体观测、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在半数动物作骨缺血坏死模型实验的骨块,采用热灼法、蒸煮游离骨和硅膜包骨法,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观察,其中以硅膜包骨的骨缺血坏死模型最为满意。实验证明,在血管束植入骨内后,可以重建血供,血管长入,骨细胞再生,发现有很多密集的成骨细胞、骨软骨母细胞、胶原纤维、新骨小梁和黄骨髓等组织,而无血管束植入的对照骨块均成为死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