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关节镜或临床证实的 33例 36个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 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能较好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和损伤的改变 ,还能对半月板损伤和退变进行分级 ,同时还能显示急、慢性半月板损伤的并发骨、软骨、韧带等病变。结论 :MRI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 ,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血管成像(MR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MRA和DSA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对MRA与DSA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1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5例)。以DSA为标准,MRA诊断出所有病变,但有1例假阳性。结论MR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磁共振直接成像(MRDTI)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MRA和MRDTI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MRDTI选用SET1WI、FSET2WI、FAST(fourier acquired steady state,FAST)序列。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RA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MRA诊断符合率为95.6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DTI表现为:急性血栓(19例),血栓在SET1WI、FSET2WI和FAST序列上多为等信号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6例可见血管周围水肿;慢性血栓(6例),血栓在SET1WI、FSET2WI和FAST序列上多均为低或等信号。结论2DTOFMRA结合多种序列MRDTI的表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准确,并可以为判断血栓新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量化的方法快速调节磁共振的窗宽、窗位以获得最佳质量的图像。方法与结果 :测量图像的最高信号强度 ,其值作为窗宽 ,1/ 2窗宽 +5 0为窗位。用此方法对病人的磁共振图像进行调节 ,所得图像层次丰富 ,对比度佳。结论 :利用最高信号强度的值确定窗宽、窗位 ,可以方便、快捷获得层次丰富、对比度佳的磁共振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 CT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mctions,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urfaceshadeddisplays,SSD)及容积重建 (volume reconstructions,VR)在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 CT容积扫描 ,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 MPR、SSD、VR成像 ,结合轴位扫描图像 ,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以及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对判断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有帮助 ;SSD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的立体效果较好 ;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 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 :MPR、SSD、VR这三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 ,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 ,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脉取栓组(3.07±2.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6,P=0.000)。结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质子脂肪抑制序列在四肢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质子脂肪抑制序列(PDFASAT)在四肢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四肢关节外伤患者在伤后45d内均行X线平片及多序列高场强(1.5T)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快速SE T1WI、T2WI,PDF ASAT等。受伤部位为膝关节21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2例,踝关节1例。结果31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检查发现:21例(21/31)膝关节受伤病例中腓骨近端隐性骨折10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髁7例;6例(6/31)髋关节受伤病例中粗隆问隐性骨折2例,股骨颈隐性骨折2例,髋臼隐性骨折2例;1例(1/31)肘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肱骨远端隐性骨折;2例(2/31)肩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肱骨近端隐性骨折;1例(1/31)踝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腓骨远端隐性骨折;MR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T1WI呈细线状、条带状低信号影,PDFASAT呈更清晰锐利的细线状、条带状高信号影,PDFASAT序列更易认识辨别。结论MRI能发现早期至慢性期隐性骨折的存在,如临床强烈提示骨折可能而X线检查阴性者,MR检查的PDFASAT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颅内出血性疾病复查时扫描的应用价值。并研究低剂量扫描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通过降低管电流来降低扫描剂量,对60例颅内出血性疾病患者复查扫描。其中30例采用常规扫描,另外30例采用低剂量扫描。将低剂量扫描的图像与首次检查图像比较,评价出血性疾病的发展情况。再与常规扫描比较影像学差异。结果低剂量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清晰,与首次扫描的图像相比,对比度、病灶边缘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影响病灶的显示和诊断结果。与常规扫描图像无明显影像学差异。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病人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了。由于采用低剂量扫描,CT机器的消耗也降低了,大大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曲面重建结合靶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DSCT曲面重建及薄层靶重建显示输尿管结石患者,并经临床及随访确诊,所有52例患者均行泌尿系超声、KUB、IVP、DSCT检查。结果各影像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例数分别为:超声36例,KUB+IVP38例,常规轴位CT扫描44例,CPR+靶重建52例。结论输尿管曲面重建结合薄层靶重建图像可以提高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及准确评价输尿管有无梗阻及其程度,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最准确、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技术在隐匿性脑微出血(rCMB)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MR全身检查设备(Achieva3.0T TX,Philips),检查序列包括轴面T1WI、T2WI、FLAIR、DWI、SWI。SWI成像采用VEN-BOLD-HR三维梯度回波序列。采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SENSE因子2。层厚6mm,层间距0.6mm。结果 rCMB表现为圆形低信号,部分病灶外周可见单层或双层环形低信号,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结论 SWI在检出rCMB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