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分度提供新的影像诊断依据。 方法 选取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者100例,后者按照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损伤处及正常组相应部位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生成纤维示踪图像。 结果 前交叉韧带损伤处与正常组相应部位的FA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处的FA低于正常组,ADC高于正常组。前交叉韧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损伤处的FA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随损伤程度增高而逐渐降低,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ADC则逐渐增高,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和ADC、纤维示踪成像及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纤维示踪成像、FA和ADC、MRI。 结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处的FA和ADC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提高损伤程度分级的准确率,弥散张量成像可以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1-01/2004-12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膝骨性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40例)、功能训练组(40例)和针刺加功能训练组(40例)3组,分别进行针刺、功能训练、针刺加功能训练的治疗,1次/d,共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3,6个月各做一次随访,比较其干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针刺加功能训练组的显效率(95.0%)明显大于针刺治疗组和功能训练组(70.0%,60.0%)(χ2=8.66,P<0.01),而针刺组与功能训练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6个月的复发率,针刺加功能训练组(Ⅲ类0.0%,2.5%)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功能训练组(Ⅲ类12.5%,20.0%;7.5%,25.0%)(χ2=3.89,6.25,P<0.01;χ2=6.13,P<0.05)。针刺治疗组与功能训练组相比复发率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结论:针刺与功能训练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干预过程中表现出协同作用,特别是在控制复发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翼腭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在经蝶骨体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翼腭窝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内侧壁上的结构和翼上颌裂、眶下裂、翼管、蝶腭孔等相关通道.结论:翼腭窝的CT影像与解剖对照研究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单纯性肥胖大鼠时脂肪组织瘦素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脂肪组织瘦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运用TUNEL法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的变化,观察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脂肪组织中瘦素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脂肪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脂肪组织中瘦素基因表达水平较肥胖组明显下降(P>0.05),而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却明显升高(P<0.01);且肥胖组脂肪组织瘦素基因表达与其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针刺可使单纯性肥胖大鼠瘦素抵抗作用被破坏和促进脂肪细胞凋亡,可能是针刺减肥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创伤后颈脑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创伤后颈脑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药物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 针刺组的痊愈显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结果同药物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针刺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指标和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机理,为临床应用针刺减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制备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以及脂肪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肥胖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较肥胖组明显下降(P<0.01),体长变化不大;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针刺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病。从高血压、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三者关系着手,阐述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并较详尽地介绍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硫磺灸片 (CTSM)对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RA)大鼠的疗效。方法 以右后足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建立RA大鼠模型 ,5 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模型对照组 (16只 )、氢化可的松 (HCA)组 (16只 )和CTSM组 4组。观察红细胞花环促进率 (RFER)、抑制率 (RFIR)及血清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 (RBC·C3 bR -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IC -R)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HCA组 (P <0 .0 5 )和CSTM组C3 bR-R(P <0 .0 1)显著升高 ,而CTSM组RBC·IC -R显著降低 (P <0 .0 5 ) ;与模型组相比 ,CTSM组RFER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而红细胞RFIR则有不同程度降低 (CSTM组P <0 .0 1、HCA组P <0 .0 5 ) ;CSTM组模型大鼠死亡率降低 ,右后足跟、跗、跖骨增大及关节肿胀度均低于HCA组与模型对照组。结论 CTSM可以有效改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降低患病关节的畸变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 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3)选取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经股动脉穿刺施行支架成形术,观测基底动脉狭窄部位的血管直径和血管狭窄的变化。 结果 基底动脉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 (28.52±3.45) mm、(4.52±0.24) mm,血管造影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5.47±3.65) mm、(3.46±0.46) mm,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的穿支细小、密集,从基底动脉后外侧壁发出后直行进入脑实质。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横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内腔呈椭圆形。男、女性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基底动脉长,直径粗。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为100%,狭窄血管的直径有明显改善。 结论 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