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以自身血管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Permcath导管不影响血液动力学、不需要反复穿刺、多个留置部位的可选择性、操作简便快捷,Permcath导管作为临时或长期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另外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寿命的延长,病人外周血管的耗损等因素又进一步增加其应用。现对我院两年Permcath导管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CVC置管中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01月~2018年10月行右颈内CVC置管的5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操作时间、置管深度、术后血流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操作时间、置管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可在置管中实时指导血液透析患者颈内CVC尖端定位,技术安全可行、定位准确、导管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易于掌握,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且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优点[1-2]。但是,随着PICC在临床的普及,其相关并发症也初露端倪。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被认为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且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疲乏状况,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调查病人疲乏状况,将一般资料调查表、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纳入可能对病人疲乏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疲乏的发生率为78. 4%,疲乏总分为(3. 82±1. 97)分,整体呈中度疲乏;年龄、每周透析时间、血钙是疲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疲乏现状不理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每周透析时间长、血钙高的血液透析病人,预见性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病人疲乏状况。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因疾病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由口进食时,常采取鼻饲法[1].但按传统方法用普通胶布固定胃管,即采用布胶布或普通透明胶布剪成2条长方形小胶布条交叉贴胃管于鼻翼及颊部,再用别针在远端与衣服固定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延续护理实践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老年MHD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2组患者透析期间均实施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非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蛋白[(69.59±14.39)g/L]、血红蛋白[(100.34±9.49)g/L]高于对照组[(60.22±16.73)g/L、(88.51±10.39)g/L],尿素氮[(100.21±4.43)mg/dL]、血肌酐[(878.50±117.18)μmol/L]低于对照组[(110.79±5.47)mg/dL、(1 012.23±61.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24、18.336、18.471、18.549,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2.44±4.82)分、(67.84±11.42)分、(63.72±11.37)分、(74.79±9.68)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7.82±9.14)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60.43±5.69)分、(54.63±5.67)分、(58.42±9.91)分、(68.73±9.38)分、(54.5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6.770、8.613、7.243、6.770,均P<0.05)。 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患者,使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实验室检查结果、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纳入可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疲乏状况、年龄和血管通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医疗工作者应重点关注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疲乏及血管通路,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爽降温贴对消退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肿初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穿刺发生血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内瘘血肿初期采用冰敷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凝爽降温贴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血肿直径、疼痛值,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操作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 h、24 h,两组患者的血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2 h、4 h、24 h,两组患者的疼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护理方法的操作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瘘血肿初期使用凝爽降温贴,可消退患者皮下血肿,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其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