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尿囊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浆中尿囊素的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尿囊素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色谱柱为PhenomeneJx,D Luna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A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至5.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A与B的体积比变化为0~3min 85∶15~65∶35(曲线系数为7),3~5min 65∶35~15∶85 (曲线系数为7),5~9min 15∶85~15∶85 (曲线系数为6),9~10min 15∶85~85∶15(曲线系数为6),10~15min 85∶15(曲线系数为6).PAD检测波长:340nm,流速1.0mL·min-1.内标为加替沙星.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尿囊素衍生物与血浆中其他成分的分离完全,线性检测范围为2.5~40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2.5mg·L-1,相对回收率在99.35%~103.14%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小于2.1%.结论: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灵敏、可靠,可用于人体血浆中尿囊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次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用开放、随机、自身交叉的给药方案,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被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计算2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被试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行为相似,2者的AUC0-t分别为(10.28±1.75),(10.75±2.11)mg·h·L-1;tmax分别为(1.25±0.34),(1.21±0.38)h;Cmax分别为(2.24±0.43),(2.18±0.61)mg·L-1;t1/2Ke分别为(3.27±0.40),(3.11±0.38)h,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70±11.30)%,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3.
那格列奈的药理特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内分泌系统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itus,NIDDM,又称2型糖尿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1.2亿,其中90%为NIDDM.除胰岛素外,口服降血糖药也可用于NIDDM的治疗.在传统的口服药物中主要有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双胍类(如:苯乙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不少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其中餐时血糖调节剂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进展较快、最引人关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浮动肘是指同一侧肱骨、尺桡骨同时发生骨折的一类损伤。这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高能量损伤,常常同时伴有血管、神经、肌腱、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我们自1957 ̄1995年期间共收治了42例浮动时病人,其中28例伴有合并伤,占66.7%。获得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伤后3个月 ̄30年,平均6.8年。其中15例出现并发症,占46.9%,主要为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骨不连,感染,关节功能障碍,肘内翻等。我们分  相似文献   
5.
国产复方利福平片与进口药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交叉给药对 18名健康志愿者 ,单剂量口服复方利福平片与进口对照药品 (商品名Rifinah)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给药后受试者血浆中利福平、异烟肼两种有效成分的浓度。结果表明复方利福平片与进口对照药中的利福平平均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 1.2 78± 0 .45 3)和 ( 1.389± 0 .40 4)h ,T1/ 2ke分别为 ( 6 .882± 1.92 0 )和 ( 6 .0 84± 0 .5 6 3)h ,Cmax分别为 ( 19.30 2±5 .830 )和 ( 17.95 1± 5 .6 0 7)mg/L ;两种药中异烟肼的Tmax分别为 ( 0 .6 47± 0 .310 )和 ( 0 .6 89± 0 .5 0 4)h ,T1/ 2ke分别为 ( 3.30 9± 1.46 4)和 ( 3.40 7± 1.2 2 8)h ,Cmax分别为 ( 6 .6 6 7± 2 .45 9)和 ( 6 .876± 2 .5 93)mg/L。两药中利福平的AUC0~ 2 4 分别为 ( 94.5 73± 2 4.478)和 ( 94.36 8± 2 0 .2 46 )h·mg/L。两种药中异烟肼的AUC0~ 12 分别为 ( 15 .2 86±3.85 8)和 ( 16 .738± 4.6 5 9)h·mg/L ,被试制剂中利福平、异烟肼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 10 0 .3± 12 .3) %、( 92 .4± 10 .5 ) %。对复方利福平片与进口品中两种有效成分利福平和异烟肼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创伤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2001年9月至2008年2月治疗50例锁骨远端创伤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9~77岁,平均43岁。新鲜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4例。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测量肩关节前屈上攀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采用Karlsson标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按照Karlsson标准,优44例,良6例。对患肩进行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患肩平均(73.8&#177;8.3)分,术后平均(59.6&#177;6.7)分,术后评分高于术前。无伤口感染发生,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治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坚强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同时又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杂型的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外科治疗中的适应证,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6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75岁,平均49岁.其中12例选择肱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其余10例行肩关节置换术.术后3周内颈腕带悬吊,常规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半年复查肩关节X线片.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2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分别按Neer、Constant、oxford等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本组病例疗效满意、功能恢复好,随访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可视性评分等,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是首选,但具体选择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还是关节置换,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骨量以及全身状况合理评估.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与其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待其发展到肩关节炎的终末期再行肩关节置换,不如一期进行肩关节置换,让患者尽快重获无痛又能活动的肩关节,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浓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用HPLC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利福平和异烟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TSK-gel ODS-80(5μm,250mm×4.6mm),流动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三乙胺(40:60:0.15,磷酸调pH 4.30),流速0.9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64 nm,内标为氟哌啶醇。结果: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32 mg·L~(-1)(r=0.999 8)和0.125~16 mg·L~(-1)(r=0.999 8);高、中、低3个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6.6%~91.8%和88.0%~90.2%: 日内RSD为1.1%~9.0%和1.6%~4.2%,日间RSD为1.2%~8.2%和2.9%~7.2%,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利福平复方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桡神经与上肢肱骨及桡骨近端解剖关系密切,肱骨及桡骨近端骨折脱位均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作者对以往处理上肢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随访,有完整术前和术后结果者77例,其中71例结果满意.作者通过随访77例患者中得出结论,对肱骨骨折伴有桡神经完全瘫痪的患者,早期手术探查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多研究均认为预变性神经移植优于新鲜神经移植.目的通过兔腓总神经不同时限预变性神经移植,从组织学、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电生理、超微结构等多方面观察预变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材料成年家兔42只,体质量2.3~2.6 kg,雌雄不拘. 方法实验于1996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完成.家兔42只分为A,B,C,D,E,F,G7组,A,B,C,D,E,F组分别为预变性0,4,7,14,21,28 d,B,C,D,E,F组切断腓总神经;A组动物切开皮肤,暴露但不切断神经.G组只切段右侧腓总神经.B,C,D,E,F组分别于术后4,7,14,21和28 d重新暴露已切断的神经,取远段1.5 cm变性神经段移植修复对侧神经,双侧交叉移植.A组2周后重新暴露腓总神经,同法切取1.5 cm神经段左右交叉移植.G组2周后将右侧预变性神经段移植到左侧新鲜受体床,左侧新鲜神经段移植到右侧预变性受体床.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再生起初延迟期及生长速度.②神经-肌肉传导速度.③组织学观察、计数轴突通过率.结果①D组2周预变性神经移植与新鲜神经移植相比可显著降低轴突再生起初延迟期(由3.04降至0.04 d);提高神经生长速度(由1.73~2.59mm/d);电生理示D,C,B组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最快,其次是A和E组,F组最慢;D组轴突通过率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6周D组动物大量成熟髓鞘出现,C组动物中等量髓鞘出现,A,B,E及F组偶见髓鞘.结论预变性神经移植在降低轴突再生起初延迟期、促进轴突再生速度、增强轴突通过率、提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方面优于新鲜神经移植.预变性2周神经移植质量最佳,其次是预变性1周神经移植,预变性4 d和3周也有增强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