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探讨glypican-3、Hep Par1和CD3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1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glypican-3、Hep Par1和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HCC中glypican-3阳性率为83.2%,在癌旁正常肝组织内为(-)。在HCC中Hep Par1阳性率为90.1%。glypican-3和Hep Par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微血管浸润、有/无肝硬化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34呈现特殊的HCC型微血管染色。结论glypican-3、Hep Par1和CD34联合使用对HCC的诊断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建议作为HCC诊断的首选一线抗体。  相似文献   
2.
113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3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原发性肝癌有91例为肝细胞癌,22例为胆管癌。91例肝细胞癌患者均为乙肝患者,其中86例伴发结节性肝硬化,87例AFP阳性;组织学类型小梁型56例,假腺型15例,实体型20例。22例胆管癌患者仅1例有乙肝病史,3例合并肝血吸虫病,5例合并胆管炎症或结石。结论:肝细胞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常见于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大部分患者AFP阳性,组织学类型以小梁型为主。胆管癌多见于女性,通常无肝硬化,与血吸虫感染或胆管炎症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胃癌/食道癌合并胃肠间质瘤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非上皮源性常见肿瘤。由于该肿瘤在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和免疫组化表型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和新的发现,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胃癌/食道癌合并胃肠间质瘤4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内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4 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 VEGF和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阳性者 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 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和 VEGF均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人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 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42例GIST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SMA及S-100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的瘤细胞排列成交织束状、弥散片状、栅栏状或轮辐状,较为特征的是细胞团巢形成;胞质嗜酸性较经典的平滑肌瘤者为弱。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梭形与上皮样细胞混合存在。CD117和CD34的阳性率为92.9%(39/42)和76.2%(32/4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发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表型的特征.方法 光镜观察1例NF1伴发的EGIST的形态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D34、PDGFRA、SMA、S-100、DOG-1、desmin及Ki-67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DNA序列分析kit和PDGFRA基因表型.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略呈编织状排列,细胞中~重度异型,可见多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CD117和PDGFRA阳性,而CD34、SMA、S-100及desmin均为阴性,Ki-67高表达,增殖指数约20%.DNA序列分析显示kit第9、11、13和17外显子和PDGFRA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未发生突变.患者术后未予以放、化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NF1伴发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多为多发性,主要见于小肠,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DNA序列分析大多显示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危险度偏低.本例肿块位于腹膜后,其细胞增殖活性高,属高度危险性肿瘤,此类病变可能存在其它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超声组织处理技术在肺结节标本制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0例直径≤2cm肺小结节标本,每例各取两个蜡块,分别进行快速超声和常规石蜡处理,行HE染色。选取其中20例肺腺癌标本,行免疫组化CK7、TTF1、Ki67蛋白标记。结果严格按照质控要求判读。结果两种处理方法所制切片的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快速超声技术处理的肺小结节标本,其切片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等方面制片快、质量稳定,能够更好的为临床肺结节的病理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4 8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 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ER ,PR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S2 与ER呈显著正相关。在ER(+)PR(+)的病人中 ,PS2 阳性率达 6 7 9% ,而在ER(- )PR(- )的病人中PS2 阳性率仅为 12 5 % ,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S2 阳性表达与病人长生存期呈正相关 ,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在预测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时 ,PS2 要优于ER ,PR。同时PS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PS2 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明确的胃癌危险因子,且研究发现胃癌组织有较高的真菌检出率.对于Hp和真菌感染的诊断,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的:评价免疫荧光染色对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和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50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8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当地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脾明显肿大,肝右叶近外侧缘见一直径1.7 cm结节。查体:肝肋下2 cm,表面光滑,质中、无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