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80例单侧Perthes病病人和同期就诊的性别、年龄相同的80例非Perthes病病人的骨盆平片进行比较分析.所有80例非Perthes病病人至少也有一侧髋关节临床和X线表现完全正常.用直尺测量健侧股骨头骨骺高度和宽度.结果发现,Perthes病人的骨骺高度和宽度较非Perthes病病人均小(P<0.05).进一步证实了先天或后天所致的骨骺发育缺陷是多数Perthes病病人的重要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H-MRS技术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及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9例经临床确诊的MS患者进行MR及1H MRS检查,并与同期相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计算1H-MRS代谢产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峰下面积,并对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S组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56、1.49及3.35,对照组分别为0.78、1.19及0.23。MS患者NAA/(Cr+Cho)值下降,Cho/Cr、LAC/Cr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H MRS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为MS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三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T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三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合理饮食和积极的药物治疗对本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DSA、CT、MRI及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都可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检查.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死亡率(0.15%)和并发症(1.5%),检查费用高,病人需要住院.  相似文献   
5.
<正>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新技术,又称磁共振水成像。它是利用相对静止的液体在磁共振重T2加权时表现出明显高信号强度,通过各种后处理技术获得类似于X线造影效果的液体磁共振影像,使含水的结构显影,达到水造影的目的。此技术无创伤,不需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胆道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越来越被临床认可。本研究总结我院2004—2008年完成的46例病例分析研究,旨在揭示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同期心血管造影和/(或)手术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MSCT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MSCT对168支心外膜冠状动脉中的152支(90.5%)可以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显示清晰率分别为100%、95.2%、85.7%和80.9%。在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MSCT发现了29例,符合率达93.5%。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管壁斑块11例,占26.2%。结论: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在显示管腔狭窄的同时,可以显示血管壁的斑块,此方面优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与DSA对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脑血管性病变,分析对照MRA(包括MRI)和DSA影像结果。结果病变包括动脉瘤22例,血管畸形15例及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9例。MRA对42例做出正确诊断,总检出率为91.3%。其中动脉瘤检出率86.4%,动静脉畸形85.7%,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100%。3DTOF法MRA可较满意显示脑动脉血管主干或分支病变,PC法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增强扫描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具有安全、可靠和准确等优点,是很有价值的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8.
~1H磁共振波谱在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进行MR及1HMRS检查,同时与同期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计算峰下面积,对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浓度进行定量并观察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病变组病例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 53、1. 47及0. 23,对照组分别为0. 75、1. 19及3. 35。MS病人NAA/(Cr+Cho)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4. 76,P<0.05),Cho/Cr、LAC/Cr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 36、4. 11,P均<0. 05)。结论 1HMRS和MRI互相补充有利于提高MS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9例经临床确诊的MS患者进行MR及1H MRS检查,并与同期相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计算1H-MRS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峰下面积,并对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S组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56、1.49及3.35,对照组分别为0.78、1.19及0.23。MS病人NAA/(Cr+Cho)值下降,Cho/Cr、LAC/Cr值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值分别为4.76、2.36及4.11,p〈0.05)。结论1H MRS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为MS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