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樊迪  刘晓芬  李云  张野 《安徽医学》2019,40(8):852-857
目的评价以不同阈值脉压差变异率(PPV)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实质切除患者1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血流动力学管理组(C组) 57例、低PPV组(G_1组) 57例及高PPV组(G_2组) 57例。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量指导输液; G_1组以低PPV(3%≤PPV≤6%)为目标指导输液; G_2组以高PPV(10%≤PPV≤13%)为目标指导输液。比较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液体出入量、术后1周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肺功能、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3组患者HR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MAP值较C组更稳定。3组患者的乳酸值(Lac)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术中各时间点Lac值更稳定,优于C组、G_2组。3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PaO_2/FiO_2值更稳定,优于C组。3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分组变化的趋势,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PaCO_2更稳定,优于C组。C组、G_1组、G_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分别为35. 09%、14. 04%和28. 07%,3组患者PPCs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55,P=0. 032)。C组、G_1组、G_2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 56±5. 52) d、(11. 42±3. 83) d、(12. 91±3. 77) d,G_1组患者住院时间与C组、G_2组患者相比明显缩短(P<0. 05)。结论胸腔镜下肺切除术中运用GDFT时,以低PPV为目标的液体输注方案为好,能够改善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由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参与天然免疫系统激活的Toll样受体(TLR)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TLR9通过与特定配体结合而激活天然免疫系统,与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该文介绍TLR9与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相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樊迪  杨政  唐其柱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2):182-184,188
心肌重构的主要特征是心肌细胞增大,心肌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同时心肌重构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如何防治心肌重构,甚至逆转心肌重构成为防治心力衰竭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尚无有效防治心肌重构的方法,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重构,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在心肌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组织蛋白酶与心肌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樊迪  李晓光  王紫  黄恺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2):124-127
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主要的修饰类别,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信号传递和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近年来,蛋白质去乙酰化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逐步受到关注,但其在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仍未全部阐明。本文着重阐述蛋白质去乙酰化过程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与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定义的阐述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些条款可操作性差,执法人员难以遵循.本文对<药品管理法>中假药定义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定义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对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生物标志物吡啶啉(PYD)和脱氧吡啶琳(DPD)的影响,为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2017年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青海省大骨节病病区选取成人大骨节病病例120人,采用成组设计将其分为非药物治疗组(n=66)和药物治疗组(n=54),同时选取健康成人89人作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使用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治疗6个月。采集3组人群晨尿,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尿中PYD和DPD含量,检测结果用肌酐(Cre)校正。结果非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20,F=0.379,P均>0.05)。3组人群尿中PYD中位数分别为1106.39、812.18、702.53 ng/μmol Cre,DPD中位数分别为1325.58、802.54、752.38 ng/μmol Cre,3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849、34.621,P均<0.01),药物治疗组PYD、DPD含量均低于非药物治疗组(P均<0.05)。结论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可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PYD和DPD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降低某医院外科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抽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干预前( 2016年 11月至 2017年 1月) 5 487条肠外营养医嘱,干预后( 2017年 5—7月) 5 466条肠外营养医嘱,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统计。干预措施主要有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营养风险筛查表、每日对肠外营养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每月进行总结点评。结果普通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19.7%(435/2 205)降至 8.2%(195/2 370)(P<0.05);肝胆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63.7%(1 345/2 110)降至 49.5%(1 070/2 160)(P<0.05);泌尿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87.7%(1 028/1 172)降至 49.4%(462/936)(P<0.05),其中泌尿外科 7月不合理率为 6.2%(24/388)。结论该院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提高全院外科肠外营养合理用药水平有促进作用,但仍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