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膈疝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对5例手术证实和5例钡餐或MRI检查明确诊断的膈疝病例,结合临床、病理和手术结果,对以往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肺野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膈面显示光整或模糊。外伤性膈疝短时变化较大。结论非创伤性膈疝膈面光整.气囊影多位于纵隔心影内;创伤性膈疝膈面模糊,气囊变化大,多伴有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相似文献   
2.
月骨周围脱位是腕关节受到创伤后,月骨不动,头骨与其它诸骨一起脱位,若伴有舟骨骨折,称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腕月骨及月骨周围脱位在腕部损伤中不少见,约占腕部损伤的10%,而腕部大多为不规则骨并互相关节.在不同投照位置均有重叠,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由于对腕部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而致漏诊,从而造成延误治疗导致功能丧失及缺血坏死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为引起重视,将本院2001年至2005年就诊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动态增强MRI诊断和常规MRI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89例(116个)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动态增强MRI、常规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动态增强MRI检出恶性病灶75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7.4% (75/77);检出良性病灶32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1%(32/39).常规MRI检出恶性病灶53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8.8% (53/77);检出良性病灶31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9.5%(31/39).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5% (75/82)、94.1%(32/34),常规MR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9%(53/61)、56.4%(31/55).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提高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MR表现,评价M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MR检查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例患儿肿瘤位于臀部生长.以囊性为主,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可见分隔,并可见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间隔强化;1例肿瘤全部位于盆腔内生长,呈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可见实性部分、囊壁及间隔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可见肿瘤瘤体大部分位于盆腔内,小部分位于臀部生长,瘤内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性实性部分囊壁及间隔有强化。结论MR检查能准确的显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位置和形态,有助于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并可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高肩胛症是小儿少见的先天畸形,亦称Sprengel畸形,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9例,术前行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检查时的不同扫描定位及在不同序列上的显示效果。方法对40例肩袖损伤患者行横断位T2WI,斜矢状位T1WI,斜冠状位脂肪抑制(STIR)及双斜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STIR)扫描,分析斜冠状位与双斜冠状位图像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以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以及在双斜冠状位各个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STIR)中对肩袖损伤的图像显示效果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和对显示结果比较。结果 40例肩关节的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都能全部显示冈上肌长轴,且双斜冠状位能把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显示于一幅图像中,而斜冠状位不能;斜冠状位(STIR)显示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分别为13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STIR)分别为22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显示肩袖结构好、较好、差的例数分别为(10、26、32;14、11、7;3、2、1)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发现冈上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冈下肌肌腱、小圆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异常的例数分别为(4、21、28;2、9、15;1、6、10;0、2、4;0、1、2)。结论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结果均优于斜冠状位;双斜冠状位的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和结果均优于T2WI和T1W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高位肩胛症的术前检查价值。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对双侧肩部进行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以肩胛冈内侧缘为参照点两侧肩胛骨的高度差,根据测量结果,依据Gavendish分度将其分类。结果:通过三维重建能弥补平片及常规CT的不足,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和椎体等的损伤。结论:依据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术前即可直观的显示先天性高位肩胛症的病变程度及相互关系,还能发现伴发畸形。便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减少术后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脊髓栓系即脊髓下端因各种原因受制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使其位置低于正常。它是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症状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TC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脊髓畸形,X线、CT等其它影像学手段对其诊断较为困难,MR具有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优势,为TCS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早期诊断眼眶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72例眼眶骨折的临床与CT资料,根据骨折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爆烈性骨折、直接骨折及复合型骨折。结果 直接骨折最多见,占55.81%,以单壁骨折多见,并以外壁骨折较多。爆裂骨折占31.40%,骨折发生于眶内下壁。复合型骨折占12.79%,各壁均可发生,为多壁骨折。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中断、粉碎及移位。副鼻窦内“泪滴”征是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结论 由于眼眶骨折后常伴软组织及周围骨折的改变与治疗方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眼眶骨折应全面观察,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