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产第4代与第3代HIV检测试剂检测不同类型样本的能力。方法:用1种国产第4代HIV检测试剂和2种第3代HIV检测试剂平行检测5组不同类型的样本,分析它们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3种试剂检测HIV国家参考品时结果均符合要求,但检测最低检出限样本时,第4代试剂要优于第3代试剂。检测1ncu/ml室内质控血清时,S/CO平均值相差不大,CV值均在15%范围内。检测56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时,第4代试剂出现6例假阳性,2种第3代试剂各出现2例假阳性,其中1种第3代试剂出现1例假阴性。检测经确认为HIV阳性的样本时,2种第3代试剂分别出现1例漏检和2例漏检现象。检测具有干扰因素的样本时,3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结论:第4代HIV检测试剂敏感度好于第3代HIV检测试剂,但特异性比第3代检测试剂稍差,可用于献血者的筛查,保证血液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 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72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10.5%和19.5%,B型下降11%和20.1%,O型下降11.3%和20.3%,AB型下降12%和11.8%。结论①血浆在4℃放置24 h与在室温放置24 h相比较,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差异很小。②4℃和室温下,同份标本在放置同样的时间离心前后Ⅴ、Ⅷ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很小。③Ⅷ因子活性在标本置24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Ⅴ因子活性在72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④Ⅷ因子活性在4℃24 h和72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很小;Ⅴ因子活性在4℃24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相对较大,72 h后A、B、O下降在20%左右,而AB型下降相对较少,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4.
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输血过程存在经输血感染病毒性疾病的风险,目前主要通过严格筛选献血者,以及对其血液进行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这2条途径来控制经血液传播病毒性感染疾病的发生[1].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检测项目的有限性、新病毒不断出现等因素,仍不能完全杜绝输血相关病毒感染[2].因此,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是保障临床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目前,采、供血机构应用较多的病毒灭活方法是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MBP)照射血浆,此技术已在采、供血机构开展多年.有研究表明,病毒滴度的降低程度与所使用的可见光强度和亚甲蓝浓度呈正相关关系[3].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实际含量,为临床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40份新鲜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同一人份制备的血浆分为FFP组(n=40)和CRP(n =40)留样,检测2组标本的FⅤ∶C、FⅦ∶C、FⅤⅢ∶C、FⅨ∶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RP组和FFP组的FⅦ∶C、FⅧ∶C、FⅨ∶C、Fg、总蛋白含量比较:(88.8±27.1)%vs(93.2±29.7)%、(23.0±17.4)%vs(83.4±25.8)%、(57.3±12.6)%vs(66.9±12.2)%、(157.7±52.5) 1mg/dLvs(212.6±50.0) mg/dL、(58.5±6.3) g/L vs (67.0±3.5) g/L(均为P<0.05);FⅤ∶C(%)比较,131.0±49.4 vs 134.7±41.7(P >0.05).结论 CRP中的大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下降,故临床输注不能等同于FFP和普通血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式化学法在无偿献血者采血前ALT检测的适用性.方法 用干式化学法分析仪及ALT测试条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及ALT测定试剂盒,分别对3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取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分别用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进行精密度对比实验.结果 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有相关性,300名无偿献血者ALT检测总符合率为99.0%;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精密度较好,变异系数(CV)均<10%,但干式化学法检测ALT精密度差于全自动速率法精密度.结论 干式化学法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可用于街头献血屋或流动献血车献血者采血前的ALT检测.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接近10%,为了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本站对初次献血者用金标记免疫层析法进行HBsAg筛选,阴性者采血,阳性者在其同意下再抽血标本用ELISA法复检,阴性者可采血。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金标记法筛查阳性的献血者血清366份。1·2试剂与方法测定HBsAg的金标记免疫层析试条(厦门新创公司);ELISA检测HBsAg试剂(上海科华公司,厦门新创公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3仪器STAR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联检测仪。1·4结果判断金标记试条在检测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加强,各地区无偿献血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血液报废率高随之升高,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有效地提高血液利用率,并采取合理的对策,笔者就本站2002年、2003年两年导致血液报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血质控物配制标准液在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是血站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的检查项目之一~([1]),也是临床溶血性疾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传统的标准液制备方法较为繁琐~[2],我们采用全血质控物配制标准液,对80份血浆进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并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标准液进行比较,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0例血浆输注发热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本站向临床供应血浆34207U,发生输血反应极少,更未出现比较集中的输注发热反应现象。自从2007年1月19日—2月28日40d内,某院临床使用血浆,发生输注反应10例。为查找原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男9名,女1名,年龄在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